第一百一十一章 初次立威(2/3)
部已经坐满了人,不光有知青和返乡知识青年,好些社员也都坐在里面,正翘首以盼。
大队长也在,他早上已经听向国华提过了,见姜黎来,还是先把她叫去了边,问清楚了她的想法。
“这些小年轻,能办成事吗?”乡下有句俗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说的是年轻人没经验,做起事来容易出纰漏。
再者知青么,干活普遍不行,哪里比得上有经验的老农民。
话说完,大队长才意识到把姜黎带进去了,“不是说你,你办事还是很牢靠的。”
姜黎就算办不好,后面还有向国华兜底,叫人十分放心。
“是骡子是马,都得拉出来溜溜不是。”姜黎让大队长安心,“社员种地是行,让他们读书估计不行,总不可能先办班教他们认字是不是?”
那多浪费时间。
主要是都是成年人了,不像孩子那样好教,又要上工,哪里来的时间巩固,要压着人,谁闹一句读书无用,他们也没辙。
“那也不能让这些小年轻领导经验丰富的社员。”老队长还是愁,这不服众啊。
见姜黎不说话,老队长试探着开口,“增设一个副组长,你看怎么样,年轻同志和有经验的老同志搭档工作,互相学习。”
这样做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更多的是坏处。
老队长都担心知青不服众了,弄个社员当副组长,这不明摆着允许社员用经验压人吗?
姜黎把知识青年推出来,就是想改革一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
用科学技术,企业式管理,带领生产队走向另一条路。
“队长您放心,所有小组长直接对我负责,我为他们负责。”姜黎没接刚刚那话茬。
老队长知道她是什么意思了,沉默了好久,才点了点头。
“不过年轻社员,想参与竞争的,会后找我报名就行。”姜黎到底松了一点点口子。
能称得上返乡知识青年的,最少都是高中文化,但如果年轻社员里,有高小文化,或者能识文断字,有上进心的,姜黎也不设门槛。
老队长脸色舒缓了一些,“那我先去广播一下。”
姜黎没有阻止,点头先去整理接下来会上要说的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