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良性竞争(2/4)
天我陪二姑去。”向明丽主动站了出来。
现在生产队天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间苗,移种,浇水,锄草除虫……大舅妈做为干部家属,不好每周都不上工,同样抽不出空档来。
说实话,舒兰秋一个人,姜黎还没那么担心。
因为她知道舒兰秋胆小怕事,稍有不对就会绕道走,但大表姐侠义心肠,路不见好拔刀相助。
“你放心,我上次知道教训了。”向明丽表面嘻嘻哈哈,心里特别后怕。
她自己独自反省了好多回,说要跟姜黎学几手防身的,也不是说笑,现在都住回了家里,天天跑步去公社上下班。
别的不说,本就结实健康的身体,是越来越健康了。
姜黎没再多说什么,第二天送她们姑侄上班车心里还担心,等市里的专家到了,指导他们的菌棚的时候,就暂时把这事忘到了脑后。
照例在下菌棚前,先开会。
下来指导的专家是个中年女同志,叫吴霞光,连着跑了好几个县市,整个人脸上疲态尽显。
原本她这趟行程里是没有这里的,是杨树乡听说省里安排研究员下乡指导,到处找关系托人情,才把人请过来。
虽然是最后插进来,吴霞光面上却没有什么嫌弃之色,早早到了队部,摆好纸笔准备记录。
那是一本写了大半的笔记本,使用过的部分记得密密麻麻,蓬起的厚度早超出了本子原本的厚度。
全议过程,主要是姜黎在跟吴霞光谈。
“……对我们来说,保证出菇,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质量的把控要稳定,仅仅出菇多,菇质差,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不是我们要走的路。”姜黎先介绍了现在生产队的客观条件,又提出了生产队这边的要求。
先前有技术员粗略地指导过,菌棚菌房其实已经陆续在出菇,但产量不高。
不过产量是次要问题,高产的前提必须是菇质好,且稳定。
吴霞光跑了许多地区,做技术帮扶发展食用菌,遇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干部,急于求成的有,稳定踏实的有。
但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要求的,是眼前这个半点不像干部的小姑娘。
“你说得没错,卖不上价的菌菇,不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