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竟然卖了孩子(2/4)
着孩子一块儿给饿死了。
但姜栀子也因为名声问题被差别待遇,分不到好的农具,每次出去劳作干活都得用一双细嫩的手。
她以前没干过什么力气活,以致于每天干的活有限,一个劳动日能赚取两三个工分都算是多的,堪堪维持温饱罢了。
不过,评工记分的方法也被逐渐废止。
姜栀子带着孩子就过上了忍饥挨饿的日子。
面对食物的紧缺,姜栀子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她只想生存。
人在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会用极端的办法获取粮食。
她不敢明偷暗抢,便厚着脸皮四处撒野,邻居家中的南瓜,红薯,苞米等,几乎一切能“顺走”的东西,都遭过她的毒手。
这样一来,众人对姜栀子的厌恶更上一个台阶,已经到了人见人唾的地步。
在所有人的歧视,谩骂以及舆论压力下,姜栀子还能好好的活着,这也是多亏了她那自私自利的个性以及极厚的脸皮了。
别人骂她,她就骂回去,打她,她也还回去,活的极度“潇洒”。
从某一个层面上来说,这也算是姜栀子的优点,最起码不用在乎别人的目光,让自己活的那么累,从而把自己逼入绝境。
这样的情况维持到一九八零年,一场粮食短缺风暴袭来,严重的干旱灾害,导致集中缺粮。
姜家村所属之地更是大面积重旱,波及面广,严重影响农作物播种。
粮食,油,蔬菜和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蛋子就生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期。
姜栀子饿得狠了,也曾回去姜家讨要粮食,但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困难时期,姜家父母又怎么可能把珍贵至极的粮食分给一个已经彻底垮掉的女儿呢?
她要不回粮食,就去山上刮树皮,挖草根饱腹,就这样,带着蛋子艰难的活到了现在。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姜栀子厚着脸皮到村里一户办喜事的人家蹭吃蹭喝,以致于被人打破了头,得不到治疗而死,恐怕还轮不到她重生过来。
姜栀子死了,倒是可怜了蛋子这个孩子。
在姜家村,蛋子虽然是姜栀子生下来的,但他的人缘可比自己的母亲好太多了,他从懂事起就极为乖巧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