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章 养蚕,种烟,分桃园(1/3)
1992年,来家峪村和周边的一些村庄,在经过七,八年的植桑养蚕,和黄烟种植,已经大大改善了物质生活。
六月份初的一天清晨,李支书在广播里喊:“蚕子下来了,养蚕的村民来买蚕子。”然后想养蚕的村民,就纷纷去了村委。
蚕子装在两层细细的纱布封着的,大小和厚度,像装光碟的方形薄盒子一样的“蚕联子”里。蚕子在“蚕联子”里,是如黑色小蚂蚁一样,静静地,均匀分布着的。来有利和来有为两家商量好了,买一联蚕子,然后从中间剪开,每一家只养半联。来咏叔和李二叔也是合伙买了一联。其他村民,也多是两家合伙买一联蚕子的。
来非弱的母亲,把买回的半联蚕子,放到一个簸箩里,蚕子下面铺一层细布,精心呵护。等蚕子孵化成小蚕,就撒入切碎的桑叶。用不了两天,蚕体变大,就用两个簸箩来盛放了。然后就四个,六个……这样占用空间一再变大。来非弱的父母把家具放到墙边,也有的放到东屋,然后在堂屋里,用大长木棒扎一个三层架子,铺上高粱秆做的薄 ,和苇席,把蚕放到上面而不用簸箩了。
来非弱父亲,这一天早晨到后山,自家梯田边的桑树上采了一些桑叶,装在一个大筐里挎着回家来。母亲把这些桑叶撒在白白的,翘着头等待进食的,成千上万只蚕上。“刷,刷,刷……”这“千军万马”啃食桑叶的声音,像极了春秋季节,那没有雷声的大而均匀的雨声。来非弱早晨醒来时,有几次误认为外面下雨了,结果起床出去一看晴朗得很呢。
经过来非弱父母二十多天的精心呵护,这些数以万计的白色精灵,变得有些通透发黄,停止了进食。它们纷纷爬到,来非弱父母给它们准备的,用小麦秸秆做的草把子上。这些精灵们,把小麦秸秆做的“小山”,当做了吐丝作茧的归宿。
根据蚕开始吐丝,到现在的时间推算,来非弱父母估计可以摘茧了。然后再观察捏压一个茧,比较结实了,就确定可以摘了。把茧摘下来,撕掉表面附着的浮丝,然后去蚕茧站卖茧。
蚕茧站和黄烟站挨着,一个是收蚕茧的,一个是收村民们烤制好的干黄烟叶的。两个站都在镇驻地到李坪村的,柏油马路边。来有利,把茧装在两个大筐子里,用独轮车推着去卖茧。那天处于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