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2 章(6/10)
媳妇全权处置,至于具体如何行事,你且同三郎和侄媳妇一处商定吧。”
肓衫文士回想这一日的惊心动魄,由何而始,不由得心悦诚服道:“钱太太果决聪敏,世间少有,李氏得一佳妇。"
李元达哈哈大笑:“很是,这句夸赞我傻笑纳了!“
青衫文士于是起身,郑园其事的向他行了一礼:“节度使其实也不是没有法子叫我投向南都,但您却没有那么做,为此.在下要谢过您!“
叫他投诚,有什么难的
设个屁叫朝廷误会他已经投诚,则他全家老小必死,届时再真真假假劝降,逼上梁山,又当如何李元达坦然的领受了他的谢意:“我不做那种事。”
同时吩咐李三郎:“送这位先生到你堂兄那儿去,他们一见如故,还有很多话要说。”
年轻的李三郎此时还很稚嫩,作为节度使府上的公子,虽然也有几位先生正经的教他读书习武,但是就政治手腕来说,他根本都还没有入门。
此时听父亲一席话便将此人转成了己方的心瞳,他大为震动,口中兹敬应下,眸底难掩澎湃之信。
孪元达见状,却只是告诉他:“三郎,世间有形之物外,还有无形之势。你是我的儿子,是南都节度使之子,本部兵强马壮,天下皆知,你要学会借自家的势。”
劝降这青衫文士的过程难吗
一点也不。
旦李元达本也不是真心的很需要一个细作,只是想以此作为故学展示较导儿子罢了。那为什么这次的劝降能够这么顺利的达成
因为南都本就是当下屈指可数的势力之一,旦瞳地并没有遭受到战火冲击,粮草充足。
现下拒绝南都节度使递过来的橄榄枝,对方并不会损失什么,但是来日南却挥军北上,他的父母族人又该如何自处,总还是要有所考虑的。
归根结底,举头硬才是真的硬。
即便有着一双硬举头的人看起来脾气很好,大多数人在跟他打交道的时候也会礼敬三分。李三郎若有所悟,旋即正色拜道:“是,孩儿受较了!“
先前在牢狱里各处于两派势力的两个人这会儿坐到了同一辆马车上,气京难免有一些古怪。
李三郎心下有点不自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