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炼铁1(2/3)
的最前端,当是用来装炉和通风的。
池在门内,池底铺有厚约1厘米的细砂,用作燃烧时的“风窝”。
炉膛为长方形,周壁糊有草拌泥,火烧较轻,是用来盛放成行排列的坩埚和木柴、木炭等燃料的,熔炉的后部设有3个烟囱,是用来排出炉烟。
上官钰还从史料记载中翻阅到了具体的炼铁方法:
1、先用碎块矿石和木炭以及助溶剂,也就是石灰石,混合配好,装入坩埚,装炉前,先在炉底铺上一层适当数量的砖瓦碎片,使炉底通风;
2、留出许多“火口”放进易燃物,以便点火,接着就铺上一层木炭,在木炭上安装成行的坩埚;
3、然后在这层坩埚之上再铺上一层木炭,在木炭上再安装成行的坩埚,待炉装满,便可以从“火口”点火,并加以鼓风,使坩埚中矿石还原溶化成生铁。
上官钰皱眉,其他的都好说,这石灰石要去哪里找,自己附近全都是山林,看样子明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石灰石,不然接下来所有的工作都没法开展。
接着翻阅古籍,光到生铁这一步可不行,生铁太脆还需要进一步的炼制。
书中记载,到西汉后期创造了一种名为“炒钢”的技术。这种技术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的状态下加以炒炼,使铁脱碳成钢或熟铁。
书中记载的这种炒铁炉,容积小,呈缶形,温度可以集中;挖入地下成为地炉,散热少,有利于温度升高;炉下部作“缶底”状,是为了便于装料搅拌。
至于陶模,用黄粘土,掺入35左右的细砂,加水调泥,制成模版。
然后按照严格的尺寸要求,塑制不同模面上的各个部位的形体。
模面制妥后,涂上涂料晾干,这是手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在浇铸之前,先合模,糊加固泥,再将铸模送入窑中烘烤,到一定温度之后停烘出窑,乘热浇铸铁汁。
………………
看着书中一长段的记载,简单来说就是先用调配好的黄泥浇铸,做成铁质的空心模版,再将两瓣合成一个整体,并插入铁范芯,再用东西将它固定,以防浇铸铁汁时因为热涨作用而开裂。
然后就可以往里浇注铁汁,待铁汁凝固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