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一辆马车(3/4)
午才离开。
下午的时候,上官钰去了趟铁窑。带回来的生石灰已经放到这里了。
终于可以开始炼铁了,上官钰指挥工人将铁矿石弄碎,与石灰粉按照二比一的比例进行混合,成为原料粉。
接着,将鼓风设备通过耐热的陶管连接到熔炉侧门的上部,然后用粘土将整个侧门封死,仅使得鼓风的气流可以进入。
接下来用木炭从熔炉的顶部开始装填,直到填满。
然后点火并开始鼓风,等炉温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熔炼了。
熔练的过程会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天,而鼓风的工作是一刻不能停歇,所以上官钰安排了两组工人轮流进行。
一组工人负责鼓风,另一组工人则往炉顶添加原料粉和木炭,每当炉内的木炭烧尽,上层木炭下落,工人就在顶部添加一层新炭,并铺一层原料粉。
这个过程一直重复到熔炼完成。
熔炼一段时间后,熔点较低的一些金属和杂质就会以矿渣的形式(像熔岩一样)从流至炉底,在底部打开一个小口可让矿渣流出。
而熔点较高无法熔化的铁则被软化,凝结成块状,留在了熔炉中下部。
过了两天,当炭灰越积越多,上官钰知道这个熔炉的熔炼过程,就要结束了。
让人迅速打破熔炉,扒开不能熔化的矿渣和炭灰,就获得了白热的海棉状粗炼铁块,也就是生铁。
将生铁移至锻造炉旁,锻台旁边是由风箱驱动,燃烧木碳的火炉。
铁块在炉内被烧至白热,这一过程称为“炼”,然后趁热打铁,放于锻台上锤打成条或着片,然后在中间凿出凹痕,对折后再烧至白热,锤打成条或片。
如此反复,就像揉面一样,在这个过程中,铁块的里里外外都被充分暴露在空气中,不能被烧软的杂质就在每一次锤打时和铁块的氧化物一起凝固在表面并剥落,
经过千锤百炼,大量杂质和碳就被从粗铁块中去除了,成为了比较纯净的铁块,并且因为反复拉伸和折叠,使得铁块具有了更好的性能。
将钢材再次加热,打制成器具形状后,还要进行化铁、铸模。
打造出来的第一把铁具,是一把铁锤。没办法,石制的工具打铁太脆了。
为了打出这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