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坍塌的墓穴(3/3)
他也没想着开棺,再说也没带工具,捡起棺椁旁的五个瓷瓶,里面的五谷杂粮都已经腐烂成一坨。瓶子都不大,还不到一尺高,在棺椁的后面还有一个铜盆,这是给死人洗脚用的。
吴天宇在四周又找了一遍,又找到一个瓷坛,一个瓷罐,都收到铜盆里,端着来到坍塌的地方,顺着斜坡爬到黄土岗子上面,也没去管脚印,只要有两三天没人来这里,到时候下雨刮风自然就毁去了痕迹。
大白天的也不能端着这个铜盆回村,走到云溪河那边,找了块尖石头,挖了个坑,留下两个瓷器,准备先拿回去,剩下的都埋入坑里,又拔了些杂草,把痕迹扫了,那块尖石头就是记号,等下午他就都拿回家去。
拿着两个瓷器,来到河边,把瓷器扔到水里清洗一遍,瓷罐底部落款有六个繁体字,大清乾隆年制。
吴天宇虽然不懂古董,但也听说过什么官窑民窑,这瓷罐分明是官窑的东西,也可能是杨家村的那个大官从京城带回来的。
另外一个瓷瓶是个梅瓶,本来是一对的,不过被他埋到坑里了一个,把梅瓶摇晃了几下,倒出一些黑乎乎的脏东西,顺着河水漂走了。
这个梅瓶的底部落款也是那六个字,大清乾隆年制。
看来这个杨家村的大官应该是乾隆年间的官员,不然怎么会有乾隆年间官窑的瓷器。
吴天宇也不管这些,他洗干净了两个瓷器,边走边看,回到家中,路上都想好了,瓷瓶要藏在什么地方。
他家里有猪圈,他们村里的猪圈都是两层的,一层养猪,二层放着猪糠,都是一些红薯藤蔓晒干后,用石碾压碎,混合着磨小麦剩下的麦麸,和一些潲水喂猪。
吴天宇把梅瓶和瓷罐藏到猪圈的二层角落里,这里一般人都不会注意,母亲也不会去看角落里有没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