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存银陆瑛(2/5)
来京都第一天修整,第二天他跟大哥一块儿出门。
大哥去翰林院报道,他去铺子里看看。
换季后,铺子的生意有回落,前两月没盯着,现在生意跟京都普通裁缝铺子差不多,能维持经营,也能挣点小钱,开业时的热闹早凉了。
天气越热,生意越凉。
原因是存银不想得罪本地商户,两位掌柜告诉过他,京都有一半铺面都背靠官家,他想薄利多销,走口碑的路子,只能在质量上下功夫,不能压价。
报价与其他裁缝铺子相差无几,在活动加持下,会便宜个一二十文钱,活动有门槛儿,不至于被盯着。
当时是冬衣,鸭毛、羊毛、棉花,三种保暖,三重加工,为了不跑棉不蹿毛,手工缝制的方格子能跟制作一件普通成衣的时间差不多。
跟其他裁缝铺子相比,他家的棉衣质量好,性价比高,再被部分举人老爷们宣传,一直到四月底,裁缝们都在赶制棉衣交货。
进入五月,就有了分水岭,生意陡然淡了下来,铺子里的人都不习惯。
存银过来,于掌柜就来找他,问这要不要再演几个小段子。
小段子是能学的,别家铺子早学去了。
就是折扣没整明白,存银也就是开业期间搞过活动,别家不好模仿,暂时没被学去。
“先不演。”
他把铺子里挂出来的成衣看过后,又去后院的大衣帽间看存货。
主要是看的戏服衣架,长条衣架上,挂着七件样式华丽繁复的戏服。
存银检查绣样针脚与做工,对此很满意。
他离开前,听了大嫂意见,可以做戏服,跟戏班子合作。
当时他没空去联络,要赶着回家,只来得及跟于掌柜说,把他在府城时逛戏园子时画的图样留下了。
戏服可以租出去,京都戏班子多,不是每个戏班子都有财主捧,衣服头饰样样都是银子,虽能穿很多次,但顶不住戏多人多,要是能租,他们就能省下很多成本,跟他的裁缝铺子能达成合作。
于掌柜在旁边说:“绣娘是陆小将军找来的,我请几个裁缝去看的绣功,都说好,就留下了。现在是按照之前定下的来,先派活计件,等你看了再决定要不要签契据长期合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