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天津桥头(中)(4/5)
时诗兴大发了,朗声吟起诗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众臣屏住呼吸倾耳聆听,听罢全体跪倒山呼万岁,兴致勃发的天之骄子令臣子们平身。刘庆东听得真切,不知为何?这首即兴之作让他想到“太阳出来喜洋洋,挑起扁担上山岗”的儿歌,难道历来的帝王将相都爱写太阳吗?这诗写的凿实是稀松平常,要说伟人写诗写得出彩的,还得是伟大领袖和‘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曹操。
“沈义伦啊,你看朕这老家洛阳,坐拥山川之险,四周群山环绕,东有成皋,西有崤函,北通幽燕,南对伊阙,同时又有黄河天险,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吾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欲西迁洛阳,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朕此番召你来,就是要与卿家商定迁都的事。”
刘庆东听说赵匡胤打算迁都,他准备把国都迁到洛阳老家来,这个是不可能的,北宋的都城一直在开封,历史教科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可皇帝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他的意愿谁敢违逆呢?三哥卯足劲要看看是谁谏言劝阻成功的。
就看被问及的次相是沉吟不语,一付顾虑重重的样子。几百名高官重臣的嘴巴似贴上了封条,一时间天津桥头死一般地沉寂,充斥天地的是那川流不息的哗哗洛水声。
“陛下,微臣愚钝,有不同的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臣工中站出一位忐忑地谏言道。
“是起居郎李符呀,你也是平定南唐的功臣,千艘舟船运送粮草,让大军东进高枕无忧。卿家不必拘谨,有话只管讲嘛。”赵匡胤摆出要大家畅所欲言的架势,在他的印象中,李符没有什么文才,但是一老本实踏实肯干,平日里喜欢迎合自己的旨意,这回应该是支持迁都喽。
五十多岁的男人唯唯诺诺的,在皇上面前总是谨言慎行,唯恐那句话招惹出祸事来。可今天不知是怎么了?也许是出于对大宋的忠心或是别的力量支撑着他,似有些话窝在心里不说,对不起国家社稷。
“陛下,臣经年累月专值漕运,做过各处的转运使,深知开封较洛阳更具帝都的优势,若是冒然迁都微臣认为有八大难题,京邑凋弊,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