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3)
时候去的开封?”
那客人想了想:“大概是六几年。”
吕小燕闻言点点头:“开封汤包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正宗的开封汤包,馅儿里面还会加上江米、子母油、甜面酱、小磨香油。您有福气啊,六十年代去开封能吃到第一楼和黄家老店的汤包,不虚此行!”
陈阳听到这话,觉得吕小燕话中有话,他特意问了那客人是什么时候去的开封,然后感叹六十年代能吃到第一楼和黄家老店的汤包是不虚此行,难道这两家店现在没开了?
这时候吕小燕话锋一转,叹了一口气道:“要说做开封汤包,最有名的就是这两家店,第一楼和黄家老店都源自一个叫黄继善的前辈,据说第一楼的主人是黄前辈的徒弟经营,黄家老店是他侄子传承。”
“黄前辈早年还是做传统的山洞梅花包子,包子馅里还有我刚刚说的那几样材料,后来经过他的后人改进,今天的开封汤包不管是外形还是口味都很接近金陵汤包了。”
听着他惋惜的口吻,陈阳有些奇怪:“吕大师,那两种孰优孰劣呢?”
吕小燕可能是比较欣赏陈阳的原因,看着他的目光很柔和:“擀皮方面,老的山洞梅花包子是半发面皮加上江米,现在是死面皮。肯定是死面皮不容易破皮,这是改进成功的地方。”
“至于馅料,现在的开封汤包舍弃了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面酱、小磨香油等材料制馅,改成了用白糖、味精为馅提鲜,口味上更鲜美,但在味型层次上稍逊一筹。”
“很可惜,他失去了传承!也失去了特色。”
陈阳听到这里已经懂吕小燕话中的意思了。
餐饮文化跟所有文化一样,它不仅需要推陈出新,去伪存真;也需要继承传统,守护本真。
就像刚刚他和葛伟的比赛一样。
吕小燕作为一个真正的餐饮前辈大师,他并没有因为一个理事头衔而否定陈阳的传统,当然也没有否定葛伟的创新。
因为这两种都是华国菜发展不可或缺的闪光点。
“这才是真正的前辈高人啊,他的立场已经跳出来一道菜好不好吃的范畴,而是达到了传承和发展吃这项文化的境界。”
想到这,陈阳突然心有所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