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4章 骤雨砺兵锋,长风破旧疆(1/8)
随着春天的临近结束,夏季也悄然到来。
是不是热情如火,斐潜不清楚,但是斐潜清楚夏季的雷暴雨真是说来就来。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天气预报。
即便是后世那种很不靠谱的天气预报,在大汉当下都是窥探天机一般的存在。
大雨倾盆而下,天地一片苍茫。
斐潜穿着蓑衣,站在营地的高台上。
风雨吹拂着他的脸,雨点打在他的脸上,略有些疼痛。
北面的大河,南面的山川,东面的土塬,都在风雨之中朦胧起来。
斐潜的神情,肃然而平静。
雨点扑打在蓑衣上,演奏着白噪音。
自从北上并州,开拓北曲,收复平阳开始,斐潜自称是戎马半生,也无人可以否决这一点。长时间的军旅生活,使得斐潜身体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些问题。比如现在的这种天气,斐潜就会觉得肩膀有些酸痛,但是斐潜的腰背依旧笔直,气势从未因为酸胀痛苦,而减弱半分。
军队兵卒希望看见一个气势雄浑的统帅,军校士官希望看见一个睿智英敏的将军,斐潜也就自然必须做出这样的姿态来,
如今关中军政都归于斐潜一人之手,可在滚滚车轮之下,依旧时不时会有细碎的石头,蹦跳的蚂蚱,以及试图挡车的螳螂。
哪怕这个天下已经和斐潜后世所认知的三国越发的不同起来,但是斐潜对于要将大汉引向新的方向的决心,从未减弱过。
哪怕是有些人不能理解,也有一些人阳奉阴违,斐潜依旧觉得这是一件跨时代的事情,甚至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封建王朝,使得华夏的进程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斐潜个人觉得,是有益于华夏的。
因为从上古而来,从夏商周开始,华夏就是外向的,开拓的,包容的,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武力是无法避免的必要前提,但是从结果来看,这条路无疑是最为正确的。
如果或说华夏一开始就选择小农体制,选择固步自封,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夏商周,而是在某个山头,亦或是某个谷底,被彻底埋葬。
人类是短生种,有着各种先天上的不足。
为了获得能够相互协作的智力,人类在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