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顶梁柱的较量(2/3)
菜来换。谁家没点这些个?
几个老妇人,收着鸡蛋青菜手软,这下不但能赚点铜板,伙食都给解决了,一举多得啊。
几家还暗暗在私下里较量,看那组赚钱多,赚的多的那组,那个洋洋得意哟。
这么一群,衣角里缝着金嘎达,银疙瘩的人,在北地乡亲们的同情眼神里,沿着官道一村接着一村的走,好不可怜哟。
可怜的卖艺团,走出上河府的时候,已经每户分了十两银,大家更是不舍得走快了。简直是不想放过这去京城路上的每一个村庄。
马氏还很有心得:“大家把衣服的补丁多打一点,咱穿的越破,越惨,可怜咱的人就越多,人多就赚得多呀!”
张氏:“小娃子的钱最好赚了,你看这些小玩意,指不定在城里也能卖钱呢?到时候,我们还找个县城试一下!小川,小山,你们几个也要把口号练一下,脸皮要再厚一点。”
三个男娃子:我们脸皮都厚了,男娃子都在摆弄女娃娃过家家的玩具了!大人真不讲理!
另外一个男孩子是老实头家的,今年才五岁,跟着小山,哥哥长哥哥短的,嘴巴很甜,让同岁的小川很有被抢哥哥的危机感,抢着争表现。
北境,从上冬开始,鞑靼打游击一般,在边境的村庄打劫,来去如风。等当地驻军收到信息赶去,早就跑远了。一开始,只是少量鞑靼来抢粮食,家禽。试探后,发现大夏军队没有动怒,毕竟已经和平了十年,轻易不言战不是?
终于让大夏驻军开战的是,在大年夜,鞑靼一只上千人的骑兵,突袭了大夏边境一个县,不但抢劫钱财粮食,还杀了几百人,掳走了几百个妇人。
徐家祖上可是随着元帝打江山的人,几代都是武将出身,家里男人纳妾无数,开支散叶。男丁们不分嫡庶,从小都是都往军营里丢,实打实的军功世家。
北境的总兵,是徐尚书最得意的嫡次子,徐茂春,四十二岁的徐总兵,已经驻守北境数十年,虽然最近十年都是和平年代,但是警惕心一直没有放下过,这是徐家在朝堂上立足的根本,他不允许有人砸了自家的饭碗。
鞑靼杀入县城后,他边给朝廷发报,边缩紧边境防守口子,往草原派出多队斥候。
从第一场遭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