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幸福的开始(1/3)
题记
慈乌:乌鸦的一种。据说此鸟长大后会衔食反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k村还是一个位于铁道边的偏僻小乡村。村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条清澈的小河在村外蜿蜒流过。全村共有六十余户人家,村民们多靠耕田种地为生,收入极为微薄,仅够维持基本生存。大家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全村最有学问的村支书也不过只是小学毕业,许多村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村里搞选举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只好摁手印。
由于没通公路,离城又太远了(足有二十多里地),村民们收获的庄稼和蔬菜基本都是自己吃,极少拿出去卖。只有偶尔打了山鸡野兔之类的野味,才会挑到城里去,换几个零用钱使。村民们的经济条件都不甚宽裕,几乎没什么积蓄。
遇到婚丧嫁娶之类的事,他们就会送两只鸡,一斗米,或者十几个蛋,聊表心意。由于大家都没什么钱,倒也彼此欢喜,那时民风还很淳朴,不兴讲排场。
如果不幸生病了(这也是难免的事),他们也会去找医生,不过这医生不在医院里(乡下太穷了,开不起医院),而在私人诊所里。这样的私人诊所可不是想开就能开的,除了得有相当的医术外,还需取得必要的从业资格,整个村子里也就只有一家。
这位医生姓陈,在村里悬壶济世了几十年,救死扶伤无数,深受村民爱戴。由于没有子嗣,自己又已八十余岁高龄,深知余日不多,担心医术后继无人,便收了个名叫王贵德的徒弟,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悉数传授与他。不久,便撒手人寰,驾鹤西去。村民们悲痛不已,齐来吊丧,哀哀大哭了一场。
王贵德接过师傅的衣钵,不久便取得了行医资格证,在自己家里开了个诊所给人治病。村民们见他年轻,刚开始还不太放心。后见他为人朴实,医术过硬,各样毛病都医得,也就心里踏实,生了病都去找他。
王贵德秉承了师傅的遗志,不慕钱财,一心只为患者服务,收费十分低廉。实在没有钱的,给几个鸡蛋、几斤米也行。村民们欢喜感激之余,纷纷替他宣传。渐渐地,十里八乡都有了名气,找他看病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就连相隔好几个村的人也都慕名而来找他治病。
岁月如梭,转眼王贵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