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豆腐烧脊髓(1/4)
于是某人在厨房纠结了半天,最后咬了咬牙,决定无视掉这位终极考核官,还是坚持做起了本来就打算在今天中午吃的菜。
反正她今中午准备做的菜最早就是在苏轼老家的邻居乐山那里吃到的。
七七八八的套个近乎差不多吧。
豆腐烧脊髓这道菜她已经想了好久了,真的是无敌美味,无敌下饭!
然后再搭配一笼粉蒸牛肉,来上一份爆炒牛肝,最后将跷脚牛肉汤喝上那么几碗。
哇塞,爽的板!
说来跷脚牛肉这名字的来源还蛮有趣,最初是因为闻其名去食用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然后没有坐上座位的人,或站或蹲,而当时的人站着时习惯将一只脚搭在桌底下的横梁上。
所以,这样一来,久而久之“跷脚”牛肉的名字就流传至今了。
而这道菜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其鲜美的味道必是首位,但它的药效与作用也同样支撑着它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气。
此时,洛宛阡先处理起了这道汤菜。
牛筋、牛肚、牛心、牛舌、牛肠、牛鞭、牛百叶、牛棒骨还有牛油准备好,放入盘中等待。
八角、桂皮、草果、香叶、白芷、山奈、白蔻、砂仁、丁香还有小茴香,一众香料小可爱们一起套上镂空的小布袋子。
然后洛宛阡从橱柜的最下方抱起一个大锅,将其按在灶台上,接着在大锅底放入棒子骨,牛油,再加水加水加水。
直到洛宛阡将水加至大锅的三分之二高,她才停止了加水的动作,开始拎起香料袋子,一把扔入锅中,手一抖,点开了火。
下一步自然不用说,熬汤三步的第三步咱们去去浮沫,去了去浮沫就可以用中小火慢慢熬制了。
因为今天的时间充足,所以洛宛阡准备将汤吊到晚上,到时候再加入牛杂作为晚上的主菜进食。
中午就只打算从其内舀上那么一小锅汤,烫点豌豆尖在里就足矣。
于是她就任由汤锅自己发挥,不再管了。
而是认真开始准备起另外三道菜来。
粉蒸牛肉的粉子是包拯他们走的那天,她闲着无事在厨房里做的,本来当天就准备做点粉蒸菜系,谁料空牧晚和沫沫都想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