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停歇(5/5)
希望和念想。
失去了辽民支持,自己的大军就会像努尔哈赤在清河遇到的情况那样,陷入泥沼之中不可自拔,被他层层阻击、不停骚扰、拖疲拖垮。
想法很好,可惜的是努尔哈赤和杨镐只能开一个空头支票,分田分地不是说说就完了的,是要大量基层官吏去执行清理的,在建州辽民人数少,他们还能靠逃亡建州的八股进士和举人、女直官吏去执行,但辽沈如此广阔的地域、百万辽民,他们哪来的干部去执行?更别说那些女直贵族也对辽沈肥沃的土地垂涎不已。
一个刚刚转型为封建国家的国家,根基和实力实在太薄弱了,承受不起如此庞大的工作量。
但大明可以,朱翊钧在新军中广建夜校,培养的就是基层干部,这些读书识字的军卒退伍便能成为大明在乡间推行国策、实施新政的先锋和基石,配合着官校培养出来的实干官吏,将大明朝廷的触手渐渐深入历朝历代都难以深入掌控的区域。
大规模的扫盲教育、干部培养和对基层的掌控力逐渐加强,需要极为高昂的前期投入,刚刚转型为封建国家的女直显然做不到,而大明在工业化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聚敛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才让朱翊钧渐渐铺开摊子。
如今十余年过去了,边关诸省早已磨砺出了一批熟悉乡情政务的基层干部,朱翊钧出发之前就下旨各省抽调人员来辽,趁着大雪封山战事停歇之时安排到辽东的各个乡村。
分田分地必然要触动原有地主的利益,努尔哈赤在建州分田,就触动了女直贵族的利益,正红旗的独走、镶蓝旗的离心都是因此缘故,大明也是一样,地主乡绅毕竟还是大明的统治基础之一,朱翊钧身为天底下最大的反动派,不可能冒着整个华夏大乱的危险轻易去动大明的土地制度。
但辽东不一样,身为地主的辽东军家丁在长奠堡之战损失殆尽,地主死完了,正好让朱翊钧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努尔哈赤和杨镐心心念念的策略,正好让朱翊钧来落在实处!
朱翊钧微微一笑,点了点地图上的一处地方:“好好备战吧,努尔哈赤,明年开春,朕再来一场萨尔浒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