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进城见父亲(3/4)
少时的趣事,大抵相同。
慢慢地,从一开始母亲对张友发的抵触,变成了慢慢地接纳。
父亲倒是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反而觉得有些愧疚。
毕竟因为自己,让张友发花了这么多冤枉钱。
随着次数的增多,张友发与父母倒是成了朋友,来的时候很随意了,谈话的深度也增多了。
张友发说他出生的地方跟甲岸村差不多,又偏又穷,靠天吃饭。
小时候就努力读书,也热爱读书,因为他那个时候就发现,读书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上天也好似眷顾一般,那年高考也正好恢复。
张友发信心满满地参加了高考,并且一举考上了大学。
但是家里穷得拿不出学费,村里人也不愿意借钱。
父母听到这里震惊了,父亲问:“村里人这么不讲人情吗?”
张友发说:“因为我家是村里最穷的那几户,父母性格软弱,习惯逆来顺受,不敢反抗,成为村里争先欺负的对象。我们家,一直受村里人欺负,所以他们害怕我读了大学,出人头地了,成为有出息的人,我们家压过他们一头。他们咽不下被一直欺负的人比下去这口气。所以在几个人牵头下,不准村子的人借钱给我家。我上大学的路,被堵死了。”
父母对此对视一眼,村子里也并不是和谐一片,大多人心总是自私自利的。
父亲问:“后来你上大学了吗?”
张友发点头说:“上了。”
母亲问:“怎么上的?”
这时,林清英带着王朝阳、彭海燕出现在病房的门口,他们的对话不得不终止。
王朝阳回村的时候,老医生和中年医生又碰在一起,看着父亲刚刚检查出来的各项指标,表情格外的严肃。
中年医生皱了皱眉头,说:“各项指标起色并不明显啊!看样子恢复并不理想。”
老医生点头说:“但是王寿礼看起来像是在恢复,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中年医生有些不安地问:“您说他这是在透支?他原来劳作时打下的底子,在支撑他的恢复?”
老医生迟疑片刻,点了点头。
中年医生说:“回光返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