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谋划(2/3)
淮值房里头,跪下叩头道:“小人方维,给督公请安。”
黄淮挥了挥手叫他起来,又问:“刑部和北镇抚司的堂官,都已经把今年参与录囚的犯人名单报上来了。之前让你整理这几个月上书鸣冤的人,做好了没有?”
方维点了点头道:“已经整理好了。北镇抚司那边,多半是文官同门同乡的上书,有些在狱中拖得久的,已经两三年了。刑部那边,也有些百姓托人上书的,说是滥拘滥刑,屈打成招的。我稍后便呈送给督公审阅。”
黄淮将手里的两份名单递了过来,道:“这个不急。你将这些人上书的首尾,跟这两份清单对上一对,上书鸣冤,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方维便低头两手接过去了,黄淮又问道:“程若愚的家眷那边怎样了?”
方维道:“还安置得好好的。”
黄淮点了点头,“还是你机灵,在外头见到这女人,就能猜到李孚打的是这个主意。”
方维低头道:“属下愚钝,并没有猜到什么,只是见到些可疑的事,想着向督公报告而已,剩下的事务,都是东厂的兄弟们查出来的。”
黄淮打量了一下他,笑道:“用人之道,能干什么的,都不紧要,最紧要的是忠心。你参透的很快,还算是个可造之才。”
方维跪下来磕了个头:“谢谢督公赞赏。”
黄淮用手指头敲了敲桌子,淡淡地道:“程若愚那边,务必要让他将江阴县几年来向上供奉的账目吐出来,只要他肯交,就是大功一件,我可以保他不死。”
方维点了头应了,又问:“南京提督太监府里的文书账册,他们可查到什么没有?”
黄淮摇了摇头,皱着眉头道:“这倒是手里头一件着急的事。老祖宗派了人去南京接管了,我原派在他府中的人来了信报,说是北京去的人将府里头翻遍了,内帐账册什么的都不见了,府中现存白银不过百两,余下些家具、玩器,都不值什么。他们现下也在四处查探。”喝了口茶,又道:“原本今年公主出降,加上玉清观的整修,两样加起来总计四十多万两白银的缺口,还要着落在他们南京镇守太监府手里。圣上前些日子又说本朝开国以来的圣训、玉牒、实录,并无专门的宫殿供奉,正想着要在宫外选一处风水宝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