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话 张辽高顺(2/4)
比较了。
对此,吕布竟是点了点头,扪心自问,换做他,可能会选择突围出关,但是要守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不能做到的,但是陈风做到了,故而听到张辽吹捧陈风,也并未说什么,只是轻微点头认可。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传令兵跑到近前,先与吕张二人见礼,然后道:“刺史大人有令,张辽速回军营协助陈都尉,点军两千留守雁门,吕将军整备军队准备拔营”说完再向二人拱手便匆匆离去。
再看吕布面色没有变化,但是张辽表情却是从错愕再到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文远此番得以留守雁门,虽艰险但机遇并存,布在此先预祝文远立赫赫战功,归来共谋一醉”吕布看着张辽的表情,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也在为他的小兄弟高兴。
他深知张辽本身就是雁门人,对雁门的土地和百姓有着特殊的情感。每每外族来犯,最是请战积极的都是他。而这次能够留守雁门而且是跟着一位似乎很能打战的少年将军,怎能不发自内心的为他高兴。
张辽闻言对着吕布双手抱拳,一拱到底:“感谢吕将军照顾,若辽有所成就,必不忘将军之恩。”
……
雁门郡治所阴馆县府内,陈风此时正面对的一堆公文发呆,距离大战过去已经半月有余了,
韩庸押送阿拐能和一众俘获的南匈奴首领往洛阳而去,雁门关的修复工作交给了张汤校尉,张硕负责奔波雁门郡各地县府安民招兵,汲骞还有伤在身,张辽正在操练士卒。
看似手上能用之人不少,但是却远远不够啊,特别是文吏方面的事情,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帮手,几处被屠杀了县令的县城目前也是百废待兴,新任县令朝廷还没指派下来,陈风也没有太好的人选上报朝廷,一众事物全都压在身上。
倒不是说完全做不来,只是这些繁琐的内政工作就把陈风牢牢的钉在了这里,根本无法抽身他顾。
“哎,早知道不让公济回洛阳就好了”(公济为韩庸字)陈风嘟囔着,但是也仅限于嘟囔了,毕竟韩庸其父韩馥正在京都任御史中丞,哪个少年郎不盼衣锦还乡的。于情于理都该让韩庸领兵押送。
只是韩庸毕竟是世家之后,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在的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