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隔锅饭香(2/6)
、卖刀、卖锹铣等;杀猪卖肉的屠户,他不管颗粒无收。人的思想观念陈旧,因循守旧,僵化固执。
像小茴香这样的丫鬟出生,却能举一反三,领会贯通的人,在那个年代,还真是不多。她知道银子放在家里是死得,欲想银子生银子,必须先投入后产出。所以,拿银子买土地、牲畜,交给账房先生管理。每年得到回报不多,但至少满足家庭开支。承担所有费用,或多或少积蓄、盈利几许。
比起账房先生李贵,知书达理,却不知道怎么去营生。考场失利,少不得志,一蹶不振,自甘堕落。休妻败家,走投无路。用得一把好算盘,却不知以学富五车,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家致富之路。反而,肝脑涂地,沦落官宦之家,做一位账房先生。
对他来说,已经是谢天谢地了!生于危机,死于安乐。宁愿卖苦力,也不愿意动脑筋。什么活法最简单,就选择最简单活法,是所有人的共性。以服从于天命为己任,以顺其自然,不求上进为生存之道。生之我命,得之我幸。病为劫难,死为归宿。
缸里没米,可以下河捞鱼呀?但人们的思维,仅仅停留在没有粮食,我就得挨饿基础之上。仿佛这世界,离开五谷杂粮,便是生存无法。天上的飞禽,地上走兽,都可以充饥呀?但没有人,动脑筋去逮住。
奇怪的是,杀猪、宰羊,人尽喜之。野马、野驴,皆是猎人为之。下海捞鱼,好像都是像马吉祥这样的渔民家的事。与其他人等,没什么关系,哪怕挨饿,也绝不以捕鱼充饥,维持生命继续。
填饱肚子,方式单一。好像,很久以前,就有人分工。且,各自为战,井水不犯河水。谁之过,愚昧,懒惰。我说的这些,不是为了不尊重大明时期的人和事。而是当时的社会背景,确实如此。
难道,你没翻阅资料,闯王进京,手书大明皇帝,送上金银珠宝万两,协商令诏安为臣子遭拒。气得闯王战战兢兢,硬着头皮开战。一怒之下,逼上梁山。四千多精汉贼兵,直逼大明皇帝内宫。
因此,给大明黄帝画上句号。拥有二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最后选择自刎。一国之君,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下面臣民又是何德何能?
百姓安于天命,学者四处漂流。兵卒乱作一团,将是六神无主。亡国之君自刎,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