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沙屋(2/6)
,之乎者也;闭上眼,阿谀奉承!在一位三品大员的府上作陪伴,小秋菊从目不识丁开始,到咬文嚼字。
再到耳濡目染,见多识广。大小姐闺房的琴棋书画,到书架上笔墨纸砚,汗牛充栋。小秋菊读书也陪,吃饭也陪,习武同样的陪伴。
总之,大小姐司马昭君做什么,小秋菊必须跟着做什么。不过,池州一别,却不是司马昭君心愿,纯净是小秋菊一个人自作主张。也许,是因为司马昭君和她从小形影不离。到了两个人该出嫁的年龄,大小姐却撇开她一个人独享。
秋菊不习惯了,所以才下决心选择离开。
说来也巧,小秋菊远远望去,离江边不远的地方,有一街市。她沿着江堤,走在菡萏遮盖的水面,荷花盛开的池塘。大老远望去,一排排土墙木屋,烟窗矗立。炊烟升起的地方,定是人间烟火气盛浓。
果不其然,小秋菊不愧为从京城长大的人。越是人多的地方,她越发想象力丰富,判断力极其准确。走在大街上,人们对她的穿戴也并不陌生。大户人家千金大小姐,都是绫罗绸缎。小秋菊虽然是丫鬟身份,可是,从她的打扮干净的外表,人们不难看出,小秋菊戴在耳朵上的金耳环,以及戴在手腕上的银钏,无人吸引人们向她投以羡慕的目光。
她见人就问,得出此地为池州大街。问及安居离池州有多远,人们推托其词,没有人告诉她。凭她随司马昭君的车队,从京城返回安居的时间判断。走了三个月的行程,才到安居。小舢板一天一夜顺流而下的行程,如果步行丈量,也不会超过从京城回安居的距离。
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小秋菊想过自己步行回京城以东的老家,远远超过回安居的路程。择优选择,回安居似乎对自己更为有利。所以,她来到典当行,拿出自己的银钏和金耳环作为典当。
三品大员太太用的首饰,典当行老板一看就知道来人身份。他望一望小秋菊,一脸富态像。便忍不住问道:“看姑娘眉目清秀,举止大雅,莫非是京城来客?”
典当行老板眼力不错,只不过她认错人了。东西来自京城不假,但戴东西的人,却不是京城土生土长,是个小丫鬟。小秋菊点点头,她知道为人只说三分话,留住七分保自身的道理。
于是,小秋菊假装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