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祝家庄(4/6)
打也打了,他施河小忍也得忍,不忍也得忍。
因为,那祝家贵他得罪不起。吴集镇的祝家庄,是出口量名的大商家。每年赚的盆丰钵满,他施河小又是非得住在他们家不可。尚若和祝家贵反目成仇,那吴集镇他真的别想去。所谓强龙难抖地头蛇。
从那次以后,祝家贵和秦富贵结下兄弟情义。祝家贵年龄偏大,是大哥;秦富贵虽然是秦家老大,但在祝家贵面前,他只能是小弟弟。因为祝家贵年龄和小茴香差不多大,三十八九还不到四十。
而人家秦富贵才二十七八,不到三十。隔代人,悬殊差异太大,世界观不在一个层面,想法和见解,都会形成不可逾越的代沟。
车夫带着小茴香,找到祝家贵门上。
大早上,只见得祝家庄小旅馆门庭若市,人头攒动。
家丁、佣人有起床倒马桶的,有提着扫帚打扫门前屋后尘埃的。也有提着菜篮子,到街市买大饼油条的。不要以为现在人才是有了大饼油条。大明时期,满大街生意人。各种小吃点心,从人类开始研磨粮食,精细化烹饪开始。大饼油条,便进入富贵人家餐桌。
只是做工粗糙,与其说是油条,倒不是说是面棍更为合适。
大饼,也不过是将磨房磨出的面粉,用水和成浆糊状,然后倒在铁锅里,锅炤里架起木柴,“呼啦呼啦”点火烧着烘烤便是。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做生意买卖的人家,打开大门,开始新的一天的营生。
“车夫,停下来,快停下来。祝家庄,祝家庄到了。”小茴香掀开窗帘,一阵唏嘘。
“吁!”车夫唤住马,抬头向上看一看门牌号。
祝家庄,三个大字,金碧辉煌。
黑底金字,一块长方形的大扁,宽约两尺,长约三尺五。迎街门市三大间,门面底部三尺为砖石结构做基础,上面以松木结构组成门窗。斗箉雕刻窗格,上有龙生九子的嘲风、狻猊图案。
小茴香从马车上走下来,听得楼上楼下,大青早忙得不亦乐乎。
“咚咚咚”的多人走在楼梯上的脚步声,吵得站在大街上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遁声望去,小茴香不得不为之赞叹。上下三层楼,小茴香只有在京城,才看到和祝家庄一样的小高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