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烧窑师傅(5/6)
。不过,在遗腹岛上,也有一家陶瓷匠。欲说这个陶瓷匠的来历,还真的要感谢李连宇。
从内地运往遗腹岛的缸坛瓦罐,不但笨重,且容易破碎。
不想赚这样的银子,可这些生活日用品,又是岛上必须品。倒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我们都知道有需求才有市场。后来,李连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起来赵伟塞铁算盘改行的经历,豁然开朗,我何不找个烧窑匠,专门在岛上烧制缸坛瓦罐呀?
心有所向,便有了行动。
李连宇利用自己江南江北不断往返的经历,到处打听哪里有烧窑匠。一日,在一家专门买缸坛瓦罐的门市,李连宇无意中问一问店家:“我说老伙计啊,我每次都在你们家进货,你咋没告诉我,你们家缸坛瓦罐到底来源于哪里的呀?”
店家知道李连宇是个老生意精,不能对他实话实说。
把自己的进货渠道告诉买家,绝对是商家之大忌。但作为老生意精,既然人家问了,你不说,岂不是让人家认为你这人小气没肚量么。处理不好,把自己老生意气走,岂不是挑别人家发财么。
想到这里,老店主眨巴眨巴着一对老鼠眼,不屑一顾的指着店家的大门正东方向说:“哦,我这些货色啊,不瞒你说,都是来自亲家的土坯窑上。近得很,沿河向东,不到一节田远,便是他的窑坯场地。怎么啦,你不会是探路来着,让我自毁生意买卖,来个过河拆桥吧?”
李连宇何等之人,店家一言,他迅速做出反应:“呵呵,老伙计,你想多了,我没那份闲心去土窑自己拿货。一座山头一只虎,一座土窑一个师傅下的山。同样的土坯窑制品,区别大得去了。从你这里进货已经习惯了,不想给自己增替麻烦,做个现成事,哪怕少赚点银子,落得个清闲有多不好。”
老店家呵呵一笑,嘴里叼着大烟袋,略有所思:“呵呵,我怎么看你伙计也不像似那种卸磨杀驴的人啦!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大家都是从好来的,千言万语共识个人;三言两语得罪一个人。你我相识一场,实乃缘分所致。所谓的生意场上的伙伴,说明白了,我你不过彼此各是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得互相珍惜才是啊!”
老店家一语双关,直指李连宇心中要害。
所谓进门三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