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粮票与粮食(1/4)
“每人一天一斤二两粮食,这个月一共37斤2两,你刚来报到,这个月按理说应该少发七天,但矿长嘱咐过你们这批人,这七天都不用扣了。”
小慧是个稍微胖点的姑娘,在这个时代,胖乎乎的姑娘绝对是稀有动物。矿工是重体力劳动,这一斤二两已经是这个时代最高的配给了。
“你这个月还没有粮本,按照餐票跟粮票的形式发给你,你是都换成餐票还是要点粮票。”
这个时代非农户口都是用粮本到粮站买粮食,每个家庭按照户口本进行定量。
“矿上有什么粮票?”
这年头粮票五花八门,从最小的“壹市两”、“贰市两”到稍微大点的“壹市斤”、“贰市斤”,最大的也不过“伍市斤”、“拾市斤”。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甚至还出现了一批“拾公斤”、“贰拾公斤”甚至票面数额更多的大额粮票,不过这个时候,很多地方已经不要粮票了。
“不到外地出差,一般不提供全国粮票,都是省里的,矿上只提供五市斤的粮票。平时需要粮票的话,随时可以拿粮本到我这换成粮票。”
城镇居民需要粮票的时候,可以到粮站用粮本上的粮食兑换粮票。但在这个单位包管一切的时代,矿工们也可以到矿财务科兑换粮票。
“五市斤?这么大?”
按照粮食定量,五市斤已经够一个人四五天吃了,在六十年代绝对属于大额粮票。
“怎么,需要小额的?”
小慧一听这话头就大了,每个月矿上的小额粮票都不够用。
“哦,我妹妹开学就上高中了,怕学校里不好用。”
一个姑娘拿着五斤的粮票在学校里怎么花?
“没事,一中食堂门口东边有个窗口,拿着粮票跟钱去买餐票就成”,矿上也有不少孩子在读高中,作为共建单位,矿上跟学校也没少打交道,“矿上确有近亲属在外面上学的也可以兑换全国粮票,你妹妹如果考上学,就给你发全国粮票。”
全国粮票比地方粮票更值钱,在有段时间一斤全国粮票,可以兑换一斤一两地方粮票。
“那好吧,给我十五斤粮票,其他的都开餐票。”
张瑞盘算着到下月发工资还有三十七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