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吃穿不愁(1/3)
送走二叔一家,已经快到九点了,李学凤把大门插好,今晚还有件重要的事没做,那就是熬猪油。
一斤板油能出八两油,给了二叔一块,张瑞家还有不到一斤板油,估摸着能出六七两油。六七两也就半斤多一点,看着似乎不多,但是要知道现在干部每个月才能发半斤油票,六七两油足够娘俩吃一个月了。其实,那块肥膘也没用多少,就炒了个豆角跟油菜,本来张瑞想着晚上一块炼油,不过李学凤在赵玉霞临走的时候,把那块肥膘塞给了她,二叔家吃饭的嘴多,更需要油水。
食用油一直是比较珍贵的东西,以前村里的地主老财炒菜,拿筷子在油瓶里蘸一下放到锅里一搅就当放油了。当然一般老百姓就连这一筷子的油水都吃不起,有爱慕虚荣的在门后面挂一块猪皮,出门的时候拿猪皮擦擦嘴,见人就夸今天吃的油太多了……
现存最小的油票是1965年河南省镇平县粮食局发行的临时食用油票,一套2枚,面值分别为:“壹钱陆分伍厘”、“伍分伍厘”。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工具称出五厘油来的。
李学凤仔细将肥膘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按理说板油切的越小出油率越高,但这玩意熬的太干就不好吃了,刚出锅的油渣绝对是人家美味,半干不干的油渣还可以包包子,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吃过油渣馅的包子。
起锅烧水,水开之后放入板油,水开了,油里的脏东西变成泡沫飘在上面,李学凤拿个勺子把泡沫舀出来。随着水慢慢被烤干,猪油开始从板油里渗了出来。张宁拿着小马扎,坐在油锅边看着,她在等油渣呢。
猪油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切成片熬油,等将猪油彻底熬干之后,成片的油渣出锅的时候撒上花椒盐之类的凋味料,味道一级棒!
张瑞家有个小油罐子,敞口的,装不了多少油,六两多猪油刚好是一半。不知道全国什么时候达成的一致,家里最干净的搪瓷盆一定是用来装猪油的,当然这也是得等到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六十年代能用搪瓷盆装油的也就单位食堂吧!
张瑞拿出蒜窝子,里面放了一把盐,慢慢的把盐砸碎,现在还没有加碘盐一说,大伙买到的都是大的粗盐粒,稍微好点的里面的结晶也不小。等会油温降下来的时候,猪油里需要撒上点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