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自行车(1/3)
“杨科长,您想要拿点什么?”
县供销社的一看协谷矿后勤科杨科长来了,连忙出来招呼。这位爷可负责矿上的后勤采购,随便买点东西,都够供销社一个月的销售额。
“有自行车没?”
都说供销社的服务态度不好,眼睛长到脑门顶上,但矿上的职工都觉得供销社这帮子挺热情的。
“有、有、有,是要二八大杠还是坤车?”
坤车就是女式车,虽然建国后统一称之为女式弯梁车车,不过大伙还是习惯性的称之为坤车。
“坤车是什么牌子的?”
六十年代女式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28寸的,凤凰的常见,另一种是26寸的,飞鸽的常见。
“飞鸽的,26寸。”
飞鸽自行车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自行车,在六七十年代质量绝对是最好的。可惜八十年代某些急功近利的玩意安排天津另一家自行车厂贴牌生产飞鸽自行车,试图跟着高价套利,“假飞鸽”的出现严重打击了飞鸽自行车的声誉,逐渐将市场拱手让给了凤凰和永久。
“来四辆二八大杠,来一辆坤车,给我挑挑好的,不是外人用!”
自行车只有新县供销社有,从新县到协谷矿,三十公里,得骑两个多小时,跟后勤科关系好的就拜托他们进货的时候一块捎回来。
“您放心吧!”
六十年代虽然没有建立起现代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过大厂生产的产品质量都不错。
“杨科长,这坤车是给谁买的?”
这年头买个28大杠能干很多事,不仅能通勤,还能送货,而女式车除了上下班基本没啥用,所以单独买坤车的那绝对不是一般人物。
“侄女要结婚,没辆自行车不好看。”
本来张瑞还不想买,他用不着,燕子上下班溜达着也没多少时间。不过刘绪海一句:你一个办公室的股级干部结婚还混不上自行车,丢的是咱办公室的脸。
在大伙看来,结婚三大件买了不一定有用,但这年头结婚务必得有。而且最近张瑞这小子抠门了很多,一个月一百多块的工资,都花不到五块钱。这一百多的自行车,在这家伙眼里根本不叫钱。
“那给您道喜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