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慧珊的决定(3/3)
“等你脸上的伤好了再来登记,毕竟一辈子的事,这样拍照也不好看。”
小姑娘还是有些拿不准,不敢给他登记。
“我们早就查了老黄历,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对于说瞎话,慧珊张口就来。虽说现在登记结婚不看时辰了,但老百姓还是习惯找个好听顺耳的日子去登记。慧珊觉得这个理由棒极了!
“今天好日子?今天可是阴历13号!”
登记人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对登记处来说,13号是个清闲的日子,毕竟“13”这个数字跟“要散”谐音,老百姓都忌讳这个。
“没事,我们真找人查了,登吧!”
冯成阳头点的跟不要钱似的,脸上的诚意都快掉粉了,反正这理由是瞎编的,只要两个人咬死了就没问题。
“好吧,你们等签个自愿结婚承诺书。”
小姑娘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法律上有没有强制要求脸上有伤不能结婚,但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是让两人签个承诺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政府机关总是以各种理由进行追责、问责,似乎只要你开门为群众办事,你就要负责任,政策上没有赋予鉴别真伪的能力,但这个责任依然需要承担。
在有些地方,只要出点事,不是先考虑怎么应对,而是首先想着怎么处理人,首先就要追究最苦最累的基层工作人员责任,政策不是这些人出的、决定不是这些人做的,板子却首先打到这些人身上,这种令人无奈的做法已经严重的打击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毕竟谁也不想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在体制不健全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很多责任划分并不明确,很多人突然发现只要我不办事,自然有人去办,毕竟政府部门还有个首问负责制,谁办的责任就在谁那。当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我不知道、不参与、不去办,就不用负责任的时候,谁还勤勤恳恳的在基层为老百姓办事?所谓的基层力量薄弱也就出现了。不论在什么年代,为老百姓办事的都不愿意工作了,最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经济下行就是最好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