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认清形势与接受现实(1/3)
冯奎一家很容易就融入北地生活,这里物产丰富四季分明。冯琮甚至喜欢上了北地的大锅炖菜,这冰天雪地的坐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吃上一口酸菜汆白肉,从头暖和到脚底板。
冯奎徐氏冯洛依那是如鱼得水,这小日子在他们眼里就剩下滋润二字了,冯奎现在跟良医所里的老大夫学医术,本来就有兽医的底子在加上冯洛依的灵泉药丸子投喂,冯奎现在的记忆力那真就算过目不忘了。老大夫对冯奎治外伤的本事也是叹为观止。
冯奎在良医所站稳了脚跟,他一个大夫又没挡着别人的路,人家都愿意交好几分没人愿意得罪大夫,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灾病的,哪有天天跟大夫对着干的。良医所不光给人治病,军营里的马屯垦的牛骡子那都是重点服务对象。冯奎有种又干上老本行的错觉没有一点不适应每天上差都是乐乐呵呵的。
冯奎也在托人打听哪里的学馆先生教的好,冯琮的学业也不能荒废。家里可不能出失学儿童。同僚向冯奎推荐赵启同办的学馆,赵启同举人功名年岁大了就歇了科考往上爬的心了,现在创办了务本学馆。冯奎谢过同僚给自己解决一个大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冯奎就派小厮给赵举人递了帖子,赵举人回了帖子冯奎带着冯琮登门拜访,赵举人考校了冯琮功课,看着冯琮这孩子挺机灵的,功课也还不错当即决定让冯琮去蒙学馆甲班就读。
这边徐氏给冯琮准备上学用的笔墨纸砚书箱子,安排了周管事的儿子周福李管事的儿子李贵给冯琮当书童。家里供奉孙海每天负责用骡车接送冯琮上学放学。
务本学馆每年束脩十二两不管饭,冯洛依感慨古代读书也是费钱的事,都说是寒门学子其实不是说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寒门,是指没啥关系背景的人家叫寒门,穷人家每天都为三餐忙碌哪有闲钱去上学,一个车夫一年的工钱才七两银子能养一大家子人。穷人家娶个媳妇十两彩礼那就是顶顶体面了。读书这事跟穷人家没啥关系,除了束脩笔墨纸砚四书五经哪一个都不便宜,冯洛依搜刮侯府的时候,把冯琮屋里值钱的都收起来了,唯独学业上用的四书五经没有收,一个大家公子的屋子跟雪洞一样也不像话,没有存货那就得去买,这一套学习用品花了七十八两银子。属实是不便宜都快赶上家里那一大堆粮食值钱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