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之二:「亢金龙」袖珍舞鞋(四)(2/3)
理解。何去何从才是最大的问题啊,团长觉得还是先远离暂时不能理解的地方,就马上请缨组成了一个精干的团队,几乎把团里最好的精英们都带出来了,就是想搞一些分量重的东西,为团里的人找一个好的未来和好的出路。来这里之后,他也一直在寻找着、努力着,虽然合作协议和项目也有了好几个,但是都不是能够解决他心中的难题的协议和项目。
团长到好几个政府部门跑了,把他的想法告诉对方,但是在经济才开始起步的阶段,去想丰富文化生活这样看着还很奢侈的事,是不太现实的想法。虽然有这方面的意向,但是那需要的是时间,然而团长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他们只有一年,很短暂的一年在团长的心里纠结着。没有物质的艺术是空洞的艺术,没有什么人愿意在肚子还饿着的时候,就去奢谈美好的艺术,这是基本的道理。
没多久,文他们就踏上了前往xx州的路程,好在联系了政府部门的一个单位,给他们调来了两辆旅游车,就不用担心乐器要不要跟着火车托运的事儿了。
在文的怀里紧紧的揣着一个用胡桃木制作的发卡,是他用两天的时间选料,又精心雕琢制成的。发卡没有一点的铁质原料,都是在一块整体的黑胡桃木上完成的。这块胡桃木是文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几乎转遍了整座城市才找到的,价格不菲,那个专门制作胡桃木家具的老板看他对那块造型独特的胡桃木情有独钟,就刻意提高了价钱,虽然那只是做家具后暂时还没有什么用途的木料。
文没有与老板过多的僵持和讨价还价,因为他的家乡有产这种木料的基地,是专门为军工企业制造枪械作原料用的。也许是这块胡桃木的出产地土质优良,或者就是一块产自欧洲和东南亚的原料,因为文从姥爷那里学会了鉴赏很多种手工制品的原材料。他的姥爷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手工木雕艺术水平的工匠。据母亲说,那还是在解放前的那些战乱年代里,姥爷家里收留了一个四处讨饭的流浪少年。那个少年渐渐长大以后,对姥爷一家人非常感激,就把自己的一门木雕手艺教给了姥爷。后来,那个少年因为思念故乡,在姥爷一家人的万般挽留中还是没有留下来,从此就再也没有少年的音讯了。
但是,文的姥爷心思机巧,经过不断的磨练,对这门木雕手艺竟然是越来越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