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 章 耶律回京做处置(2/6)
人才,但是国有国法,这句话不是假的。朕不能够讲究私情。朕虽然可惜人才,但是要朕放弃人才,朕也不会手下留情。毕竟我,耶律隆绪做事情虽然残忍,但是也算是公私分明。”耶律隆绪也是感慨道。
现在对于耶律隆绪这样的说法,耶律修哥想起也是觉得他心狠手辣,其实这个也是很正常,历来造反之人,要是能够逃过一劫之人,那是没有的,皇上话一听起来没有毛病。但是这个何尝起来不是一种另类的敲打。从这里也可看出他比起他爹还阴毒。当然这个话,耶律修哥是看不透的。他就是一个比起武将聪明一点,人也就单纯,刚刚耶律隆绪的话,就是在故意试探他。可是这个人始终还是听不懂说不明的。
“皇上不用如此,世人都是犯错以后,都得不到反思。就算您现在同情,这个人,他心里不会感到多好多喜欢你。人性自私,您不要如此看不透才是。”耶律修哥感慨道。
耶律隆绪冷冷一笑道:“你说的有些道理,是朕进梦中没有看明白,修哥爱卿,看来你看的很通透,人心难测,这个道理,朕还要跟你有着学。修哥,你觉得朕对于他刘浩楠有没有必要手下留情来着。”
耶律修哥也是一脸阴冷地开口道:“皇上刚才已经表态,臣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触犯了国法,别说杀了他,就是把他五马分尸,臣觉得不为过,不过这个事情,还是皇上自己拿主意,请皇上早做决断。”
造反等同叛乱,当权者极为痛恨,在古代对应的便是诛灭九族、凌迟处死的极刑。造反,意味着与现有政权决裂,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然而,上下五千年,造反者大有人在,甚至有屡滔不绝之势。
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西汉淮南王刘长让大夫但、士伍开章等70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一面联络闽越、匈奴等处,一面密谋用40辆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掀起了历史上极为荒唐的一幕;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术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后来,袁术与袁曹决裂,逃亡九江,割据扬州,建号称制,和汉献帝平起平坐起来;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战争后期参与人数达30万人之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