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6章 辽皇驾崩传452年(2/5)
征服的。这些被征服的人,很难说对吐蕃有什么忠诚。而吐蕃又是怎么管理这些人的呢?非常的落后。
吐蕃王朝,它是奴隶社会。所以吐蕃的管理体系更像唐朝设立藩镇之后的模式,或者说像先秦时期的分封制。也就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很薄弱,甚至连王朝的核心领土(青海地区)都长期被权臣把持。这样搞有利于王朝的极速扩张,因为将领们抢到的财富可以都往自己口袋里装,扩张的积极性很高。但缺点就是除了西藏之外,通过对外扩张短暂占领的河西走廊、甘肃南部、云南、西域等地,最后都被各种军阀和地头蛇们掌握了。如果中央强盛时,地方还能听命;一旦中央内战了,地方就会摆脱中央的控制。比如南诏摆脱吐蕃臣属地位、河西走廊的汉人反吐蕃起义,重新归唐就是典型案例。
第三、穷兵黩武,四面为敌。
吐蕃的三十七任赞普赤松德赞统治时期,它们北与回纥开战,东与唐朝连连冲突,南边和南诏也不太平,西边又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的霸权。可谓是四面皆为敌。青藏高原的物产本来就不丰富,吐蕃的国力不足以支持这种长期的战争。所以吐蕃的扩张其实是带有一定的抢劫性质的。如果打赢了,有战利品,那么扩张就是赚的;但如果打输了呢?会极大的消耗了自己的国力,甚至连吃饱饭都很难。第三十八代赞普可黎可足就是因为败仗太多了,国力支持不了了,所以才主动与唐朝修好,以缓解阶级压力。但此时修好已为时已晚,挽救不了吐蕃最后的崩盘。
第四、宗教原因。
众所周知,宗教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项目。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的土地不用课税,加之僧侣免除赋役,使得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不仅与普通地主存在矛盾,还严重损害了唐朝的国库收入,所以才有了后来唐武宗灭佛。吐蕃当时的情况跟唐朝比,也没有好到哪去。末代赞普达玛继位后,面对自己爷爷、老爹留下来的烂摊子很是头疼。于是他就开始灭佛,寄希望于通过打压佛教的势力挽救政权。结果佛没有灭成,他自己倒被僧侣给刺死了。他的死直接导致了吐蕃内乱!
第五、气候变冷。
温度对于农业(包括畜牧业)来说,是很重要玩意。古时候由于科技水平落后,生产都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