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康承业当所长了(1/4)
研究所的最大的会议室也没办法和那些大工厂的俱乐部相比,十几个人进去就显得很拥挤了,大多数人是没有座位的。
省市几位主要相关部门陪同着中科院的领导在主席台前左右坐下,研究所的人员按职位和资历依次向后排,更多的人是站在会议室门外的走廊聆听。
研究所的任职归中科院领导,左红升的目光就一直落在最中间一位老者身上,他头发花白,看上去就一派学者的样子,看起来有些眼熟,却没有认出这是哪一位领导,只好一直陪着笑,直到大家都落座,这位老者才缓缓拿过面前的麦克风,虽然动作平缓,但却中气十足地说道:“大家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领导远道而来才辛苦。”左红升在台下附和着说。
老者站起来指着窗外说道:“知道我们为什么开着两辆新车来吗?”
左红升哑然,台下默然。
“不是因为我们贪图享受,而是想让大家看看,这样的外贸车,在美国的一家工厂年产可高达200万辆,大家知不知道我们的红旗轿车年产是多少啊?”
过了半晌才有一个人举手说道:“我知道,红旗轿车年产5000辆,还是最近一年的数据,以往……”
会场上的人把目光聚焦到这个人身上,不是别人,正是康承业。
200万对5000这个巨大的数字差异已经把大家雷得七荤八素了,但是下面的数字更让下面的人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但是人家一个人一年能生产94辆汽车,而咱们最先进的长春汽车制造厂一个人一年只能生产1辆。”
大家都是搞科研的,此时台下已经一片哗然,这些科研人员是知道与国外的生产能力相比是有差距的,但是这么大的差距仍然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很多人带着怀疑的目光望着台上的这位领导,想知道他是不是在哗众取宠。
显然不像。
老者继续说道:“咱们是自动化研究所,可能比普通人对这个数字更敏感,这就对了,我们是干什么的?是推动工业自动化的先锋队,尤其你们所在的这座城市,是共和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车辆厂、拖拉机厂、冶炼厂、化工厂、铸造厂、棉纺厂、玻璃厂、味精厂……从重工到轻工可谓应有尽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