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拼命三郎(1/4)
范啸和任超对林奇的兴趣是有原因的,江城双镇俱乐部的球探闫算,在赛前找到了俩人。
“这届比赛的新人里,江南一中的 7 号林奇是最被关注的。他刚满 16 岁,控球、远射、传球都相当不错,身体底子也还可以。最好的地方是不怯场,比赛能够发挥出来,比普通的少年球员成熟很多。”闫算当着两个人的面,直接夸奖了林奇。
“你这意思,想拉他入伙呗?”范啸听明白了闫算的意思。
“你直接找他不就行了?”任超问。
“我找了一中的教练老应,这人嘴严的很,说决赛之后再谈。我怀疑他给推到了江南队,这是他老东家。”
“有机会进双镇,谁去江南队啊?”范啸自己就收到过同城几支球队的邀请,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中超的双镇俱乐部。
“话不能这么说,老应有门路,没准给他直接安排个主力位置,他能直接上场踢比赛。”
范啸和任超对视了一眼,明白了闫算的意思。
作为年轻球员,他们看重的是成长空间。两个人毕业后进入双镇队,也得从预备队踢起,练出来进一线做替补,再等出场机会。
如果林奇能够直接进入江南队一线主力位置,虽然只是二级联赛,他得到的实际比赛锻炼,也比苦熬预备队的俩人多得多。
但这就是一个选择,双镇队有更好的教练团队和训练设施,也能够直接跟一些高水平一线队队友交流、学习,包括外援。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
“你想让我们做啥?”范啸和任超几乎同时问闫算。
“在球场上考察下他,看他斤两如何。如果觉得可以,直接拉拢他,说能给他签进来。”
范啸进了球之后,对林奇既是示威,也是一种拉拢,让他看到进入中超球队训练的好处。
但林奇记着那天的事,对这人先入为主地没有好感。
半场结束前的丢球,让一中的球员们很是懊悔和沮丧,尤其是祝子翼、汤柏轩和苏俊。
更衣室里,应乔诚站在了球员们前面,一边鼓掌,一边竖起大拇指,大声道:
“大家上半场的表现非常好!你们知道好在什么地方么?”
这个问题抛出去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