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超常规思想(2/3)
选址时冀明的话给了大家启迪,在梳理问题中冀明又指明了方向,虽然两次冀明都起到了一些关键作用,但是在场很多专家心里都不服气。
毕竟冀明乳臭未干,而且没什么创造性观点,都只是拾人牙慧有耍小聪明的嫌疑。
现在大家意见基本一致,冀明又要提补充意见,难道以为他们所有人的想法都不对吗?当下不少人对冀明生起浓浓的芥蒂。
所幸这时候有闫总接话,
“哦,小冀,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咱们这里是群策群力发挥特长,谁有想法都可以提。”
闫总见纪明说话,眼前一亮,其实他有些拿不定主意,在场的专家都是提意见,最后拍板由他决定,天大的重担最终会落到他头上。
如果因为某些局限性导致决策失误,对整个工程影响都是巨大的,真理越辩越明,一开始意见就达成一致,反倒令闫总心中惴惴不安。
“闫总好,各位专家教授好,我不是有什么意见,只是有些补充,希望大家能考虑张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具体施工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比如说施工期,张北有效施工期只有五六个月,其他时间大多数都是很难施工的,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泼水成冰,整个大地冻得比铁块都硬。”
“有些地方施工可以使用大型机械,有的因为地理结构可能无法动用大型机械,而且张北的风时刻不定,这些自然因素需要考虑。”
“还有一些施工工艺和设备的适应性问题也需要考虑,咱们必须把这些困难考虑到前面,不能往后面放。”
冀明慎重的说道。
“冀明,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不就是说张北地理环境恶劣,可能会影响施工。”
“这些我们刚刚都考虑到了,不是已经说了吗,一定保证工程质量,就算时间往后拖一拖也是可以的。”
张川这时候插话,他早就看不惯冀明了,见冀明说一些没什么营养的话,立刻抓住机会毫不客气打击冀明。
“不,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工艺很重要,但是时间同样很重要。”
“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峰会上,咱们国家对碳排放做出承诺,已经箭在弦上,没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