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这就是命(2/3)
,没见过诸葛亮的奇兵,此生引以为憾。”
“太傅何出此言?”曹芳正听得入神,见司马懿如此感慨,不禁问道。
“兵法有奇正,各有其妙。蜀小而弱,诸葛亮居阿保之任,不敢弄险,只能以正兵对敌,自是持重之道。只是作为兵家而言,有正无奇,不败而已,取胜则难。是以诸葛亮数出,皆在我所料之中,未战便知胜负。”
“若是蜀与魏相当,又当如何?”
“若是敌我实力相当,则可以用奇。败不足以动摇根本,胜则能摧枯拉朽,以小博大。”
曹芳心中微动,想起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计,问司马懿的意见。
司马懿一听就笑了。“老臣听说过,知其必不可行。”
“为何?”
司马昭送上茶水、点心,司马懿亲手为曹芳斟了一杯茶,接着说道:“以战事论,魏延久在汉中,对关中防务虚实了如指掌,为人又敢战。若以精兵万人取长安,而诸葛亮出斜谷,关中必然震动,胜负在两可之间。只是我大魏岂能坐视关中失守,届时倾国之兵西进,与诸葛亮决胜于关中,诸葛亮又有几分胜算?”
曹芳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死心。“就此计而言,还是可行的?”
“可行。可是以魏延的桀骜不驯,此战若是出奇制胜,诸葛亮还能节制他吗?”
曹芳愣了半晌,终于反应过来了。
诸葛亮不听魏延之计,不是因为此计不可行,而是纵使取胜,结果也不是他想要的。
与大魏在关中决战,不是诸葛亮当时能做得到的。
如果取胜,魏延居功自傲,不听指挥,威胁到诸葛亮的个人威信,同样不是诸葛亮愿意看到的。
所以,魏延只看到了攻取长安,诸葛亮却看到了攻取长安后的形势变化。
这就是将和帅的区别。
“今天最后一个问题。”曹芳竖起手指。“若太傅与诸葛亮兵力相当,你有几分胜算?”
司马懿笑了。“陛下,能够影响胜负的又岂止是兵力,山川地理的影响更大。我大魏数次伐蜀不成,正与诸葛亮数次入侵不成一样,不是败给了对手,而是败给了山川。陛下亲政,当以逸待劳,待敌自弊,不可轻启战端,争一时胜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