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都是被抄书逼出来的(第五更,2200月票加更)(3/5)
时间,雕刻活字比雕刻雕刻还费时间。另外单个字雕刻,还容易造成各个活字大小不均笔画精细不以,排字行距歪斜不整齐,甚至会出现活字高低不平,印刷时油墨不均等情况。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单个活字雕刻印刷,虽然活字能反复利用,但这些字比较呆板,印出来的文章字体没有美感。
而雕版印刷,很多都是请一些书法很好的人写稿,然后才请雕刻师雕刻,这样就使得雕刻的字体是一篇篇的整体。其字体更如一篇完整的书法作品,阅读起来感觉很好。
同块雕板上的字,也会高低相同,字体均匀,印刷出来的油墨清晰度等都较高。
张超觉得,如果要弄,自己还是先从雕板印刷开始,活字印刷还是没法一步到位的。活字印刷术成本确实低,但效果差。除非是去印刷一些广告海报,要不然印书用活字,一般人还真不愿意买账。毕竟这时代的书较贵,能买的起书的人那都是读书人,要不就是有钱的暴发户,谁不想买本印刷精美的书,谁愿意买本粗糙的书。
不过张超想要搞雕刻,首先就得找几个优秀的雕刻师傅。这个其实到也不难,柯八叔公和郑老木匠,都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木匠。这年头的木匠可都是手艺人,一把锤子一把凿子,就能雕刻出各种花纹造型,什么镂刻等等,都不是事。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神话人物等等都会。
张超只要让马周在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上写篇书稿,然后正面和一块有一定厚度的平滑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还能清晰可见。
让八叔公和郑木匠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份都削掉,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汗,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的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这其实跟印章是有些类似的,现在已经有一种拓印技术。就是跟拓印碑文类似,先刻印章一样的刻一个大版面,然后蘸墨,依照拓印碑文的方式,把纸铺到版面上印刷,这已经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但这种拓印,还比较简单,印出来的书页,其实是黑底白字,浪费油墨,加工费时。
因此现在主流的方式,还是抄书。人工抄,抄的既准确还美观。
但人工抄速度就慢了,抄个一本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