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能者多劳(1/4)
第11章
夏悠然治理水患的办法在朝堂上下引起了巨大轰动,争论激烈,有说耗时太长,劳民伤财;有说工程伟大,延福子孙;还有打着自己小算盘的。一时未有定论。
今日的朝堂上多了几个新面孔,是这次补缺上来的。萧景煜注意到,他们没有参与争论,但始终在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并若有所思。
争论声渐消,丞相发现摄政王注视的方向,“王爷,这几人各有所长,且能力突出,"
“哦?”
“他们是康顺一十三年的进士,外放为官,政绩显著,深知百姓之苦,这次补缺,直接被调回京城,还未安排具体职务。臣带他们来听听治水之事。”
那几人见摄政王和丞相在看他们,没有惊慌。
萧景煜很满意他们的表现,对那几人说道:“你们几个似有想法,不防说出来,让皇上和众大人都听听。”
几人互看一眼,齐上前行礼,其中一人说“王爷,臣等日前听到这个治理水患的办法,觉得甚好,想出这办法的可谓高人,只是有些疑惑之处,不知如何解释,
臣等斗胆,请王爷准我等能与那高人当面解惑”
“你且说说,有什么不解之处。”
禀王爷,这开凿河道,会遇到山遇到田,要怎么办,河水改道,肯定要有百姓迁离,怎样安置,还有这个闸门要能抵挡洪水冲击,必定很重,非人力所能开启,还有……”
萧景煜非常欣慰,这才是应该讨论的,又听他旁边那人道:“开凿河道,河流改道势在必行,但都不是最急的,急的是眼前北旱南涝的灾情如何解决。”
“而且不论是赈灾,还是后面修水道,都要庞大的银两,不能只靠民间筹备……”
一直在作隐形人的皇帝,听到这话立刻紧张起来。
萧景煜悠悠的看向皇帝:“皇兄,若是国库无银,只好动用皇兄的私库了,必竟这大启是你的。”
皇帝气闷:我的大启,却是你在掌权,尽然妄想朕的私库……
不论皇帝内心如何愤懑,他都不敢表现出来,“这国库由户部掌管,有多少银两自是户部记录,孟轶你说说具体有多少?”皇帝紧盯着他,怕他说出不该说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