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三尺讲台存日月(九)(1/3)
在办公室外寻到一处偏僻的地方的王昊,接通电话后便开口道:“拜老师,早上好呀。”
“小王醒的这么早?”电话另一头的拜海提江显然没想到王昊会醒的这么早,“我以为你还要睡到大中午呢。”
“今天是工作日嘛,老师,自然要早起打卡。”王昊解释道,“一会儿我就得去看班带早读了。”
“哦哦,这样的嘛,那行撒,咱长话短说。后天你们不是放假嘛,你有没有空,有空的嘛,过来一趟汉莎,咱师生碰面叙叙,我这里嘛也有几个人希望你可以见一见噻,另外嘛听说你最近压力也挺大的撒,过来散散心,我也正好有点事情要和你商量。”
王昊耐心听完拜老师的讲述后,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完全没问题的拜老师,话说,是什么事情要商量呢?”
拜老师却是故意卖了个关子,直言“等你来了就知道了。”
此时刚好早读预备铃响起,王昊只得强忍好奇地与拜老师道别。
回到办公室,粟永鸿依旧念念不忘新巴扎的地道拌面,恰好此时武智鹏上来找孜拉来讨要自己的u盘,粟永鸿于是趁机问他道:“要不要中午一起去逛逛新巴扎,正好买点菜屯着。”
武智鹏犹豫了一会儿,忽想起冰箱里的菜快用完了,便答应了下来。
“小王老师,武老师都去了。你不来么?要不把你们宿舍的都叫上吧,正好张老师留了辆电车在学校,够咱们用了。”粟永鸿再次邀请道。
见粟老师诚意满满,王昊可不敢拒绝,连忙答应道:“好呢,那就谢谢粟老师邀请了。”
一上午忙碌的时光结束后,众人在粟永鸿的安排下,两人一辆电车,风风火火地直奔位于小镇北部的新巴扎集市。
所谓巴扎,便是疆省人对集市,农贸市场的爱称,它遍布新疆城乡,特别是在南疆,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大小巴扎。
而对从商氛围深厚的喀什人来说,“巴扎”这一维吾尔语词的含义远为丰富,绝非简单对应的“集市”。从流传下来的古老谚语“巴扎是父亲,巴扎是母亲。”便可见巴扎在他们心中是怎样的存在。
原本,瑟利比亚镇的巴扎地是在镇政府后边的巷子里,受风沙经年累月的摧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