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支粉笔书春秋(三)(2/3)
肖晓产生了自杀念头。
彼时的肖晓还未对抑郁症形成正确的认知,她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己这个样子,因而十分痛恨自己,殊不知这也是抑郁症在背后作祟。
直到上高中时,肖晓认识了学校“心灵港湾”的陈静老师。陈静老师是位和朵兰姐一样温柔善良的知心大姐姐,在她耐心细腻的呵护下,肖晓逐渐打开了心结,也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情况,原来是“心灵上的一场感冒。”
之后,在陈静老师的积极疏导与药物的配合下,肖晓终于治好了这场感冒。她变得不再敏感柔弱自卑,也不再害怕抑郁。
高考后,肖晓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师范大学,萌生了要当一名老师的强烈愿望。
此刻,鹿首教委的这份通知勾起了肖晓沉重往事的同时,也让她产生了想要帮助学校里那些“心灵生病”的孩子们走出阴霾,重新拥抱光明的念头
肖晓的这份想法十分强烈,深思许久后。她忽然就有了灵感,立马找来笔记本,执笔写下了自己的想法,拟定了一篇题名为《“心灵港湾”——鹿首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构想》的报告,打算在完成后就递交至教务处进行申请。
事实上,在鹿首较为压抑的教育氛围与大环境下,确实有不少学生患有情况不同,程度不一的心理疾病。其中城里学校多以焦虑症居多,其次才是抑郁症和比较少见的躁狂症。而乡镇中学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情况则更为严重一些。
从去年和前年的数据来看,患有抑郁症和躁狂症的学生人数比例为百分之三十四,这已经是很高的了,相当于每个班都有个“心理问题”学生。究其原因,除了有部分来自学校与个人的压力外,很大程度上和原生家庭有关——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乡村孩子都是单亲离异家庭。
“原来是这样啊,唉,可怜,我应该想到的……”
此刻,在瑟利比亚中学三楼的年级办公室里,王昊听完粟永鸿的讲述后,忍不住感慨道:“我的确是注意到班里有几名学生不太对劲,但是我没往这方面去想。”
“不要紧的,平时对他们好一点就行了,但该严格是还是得严格,这帮小屁孩,你对他们好,他们会蹬鼻子上脸。”粟永鸿愤愤道,一想起方才自习课上有几名学生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