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建设辽东(2/3)
肯定要不了多久。
襄平城,长四里左右,宽接近五里,整个城墙高度五米不到,部分城墙还出现裂缝和坍塌,经过修缮后整体看着好多了。
百姓纷纷对着新太守刘涣更是感恩戴德。帮老百姓修沟渠还自己掏钱。这样的好官哪里去找啊!本来免税两年就够好的了。随后不久官府发出告示,免费发放种粮和租借耕牛。给是引起一阵惊呼。这也使得刘涣在百姓心中更加亲近了。
有些百姓还给太守府送去了不少农产品,都说没什么好东西,只有这点乡野之物请太守收下。刘涣原本是不要的,旁边的程昱对着刘涣“这是百姓的心意,主公不可不受。”刘才答应下来,并且吩咐许褚和典韦道“以后百姓送来的东西,可以收下,但必须以高于市价的价格给钱。”这件事后刘涣在襄平的声望又拔高了不少。
刘涣知道这件事后,感慨道“这就是老百姓,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一旁的程昱几人也认同的点了点头。
襄平整个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这天刘涣听说黄忠关羽几人士卒已经招募齐全,大营已经完成建设。刘涣穿着铁甲带着许褚和典韦朝城南大营而去。这时的甲胄大多是扎甲,而且多是皮制的。
刘涣穿的铁甲就是临时从府库里面拿来的铁制扎甲,红线串着一片片甲片组合而成。有些简陋,甲的长度只到大腿处,上身有胸甲和背甲,还有两片算是披膊。腰间系着腰带,腰带是穿过预留在甲上的线孔固定在甲上。胄也就是头盔,用几块贴片弯成一定弧度编制在一起,里面还缝了内衬。这就是汉代的铁甲了。
到了城南大营,看着整个营寨由木头搭建起来的围墙,围墙之内隔着几十米就有一座瞭望塔,正门也是一座木头搭建的辕门,上面还有一层走廊,一面红底黑字的汉字大旗就挂在辕门之上。辕门两侧还有几座瞭望塔。辕门旁还放着几个拒马,门口站着几个士卒。黄忠带着关羽和张飞几人站在哪里,等着刘涣的到来。
刘涣几人进了大营,中间是一个大校场,可以同时站下万余人,这时已经站着不少人了。右侧是主将的营帐,营帐很大前面是议事的地方,后面则是居住。营帐的两侧各有几个大小不一的营帐供一些将校的居住。左侧是一个通往骑兵营地的通道和点将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