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4)发放贷款(2/6)
透气,种子发芽后必将枯死。
地里的塑料薄膜必须 清除掉,这是一项繁琐艰苦的工作。
孙雨露诡秘的一笑,在苏叶儿耳边嘀咕了几句:“夏菜种上后必定价格高,我们的贷款信用社主任白玉玺答应了,我们就不凑那个热闹了“
是吗?你以为白玉玺是我爸,不收彩礼给你再送上一个大姑娘,想得美。
我们是有求于人,不要高估你自己的能力。
去吧,求人的事情,应该是我们主动。
谷贱伤农,文化水平不高且不懂经济学的村民也知道:因为蔬菜太多,卖不上好价钱。
蔬菜的‘多’和蔬菜的‘少’是一个大数据,村民无法收集。
但他们凭直觉,觉得蔬菜‘多’反而投入大得多,经济上不划算。
可白虎县的村民又无法调剂,进入一个巨大的怪圈,蔬菜越卖不上价格,蔬菜种植的越多,价格就越低迷。
历史不会重演细节,但过程却会重复相似,村民陷入陷阱,个别村民破产。
白虎乡信用社就像一个热闹的集市,而集市上正好有一个老板再发放免费的商品,又在游说只赚不赔,许诺天窗吊苜蓿的诱饵。
一些村民又为了那个免费的牙刷,为那点蝇头小利奋涌而入,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
大概贪财是人的本能。
在白虎乡信用社不到二百米的信用大厅挤满了黑压压的人,来贷款的村民,好多都是夫妻。
有的家庭老夫妻不相信儿子媳妇,甚至全家四人出动。
有的年轻夫妻还领着孩子。真应验那句话:“自家心里急,他人不知忙。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
工作人员大喊。“信用社不是集市,留下贷款的人,其他闲杂人员出去”。
喊破了嗓子,也没人听。
有人不相信,还能贷上款,天下还有那么美的事情。
也有人传言信用社里的钱就一二百万。钱发放完了,就没有了。
村民小农意识极其狭隘,认知度肤浅。
所以工作人员的劝说,正好印证信用社没有那么多钱。
男人、女人、老汉、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