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皇帝的抉择(5/6)
三公坐而论道,不主事,这样就很好了。
既然老师武怀玉不愿意担任实际职事,甚至连政事堂都不怎么愿意去,那国舅长孙无忌也没必要再留在中枢,
经过这近一年的时间,李承乾也算是明白为何当初先帝嘱咐,不要用无忌为宰相了,
国舅太好揽权,
甚至无视他这个三十三岁的天子,
在三省,在政事堂,官员们都得看长孙无忌的脸色行事,他堂堂天子,旨意居然常常被长孙无忌驳回。
这次追封武氏为皇后一事,是承乾对国舅最后的一次测试,结果是让他失望的,国舅根本不肯半点让步。
既然如此,国舅也就没必要再留在中枢了。
免去国舅三省职事,自然也就没必要再留着褚遂良在朝中碍眼,吏部尚书如此重要的职事,不可能再交给褚遂良。
回到御书房,
李承乾思索许久,最终在杜正伦和柳奭两人中,选择了杜正伦做新的吏部尚书。
皇帝也知晓杜正伦是老师武怀玉的人,但现如今他厌恶国舅,连关陇系也一并厌恶了,宁愿用武怀玉这边的人,也不愿意用关陇系。
杜正伦贞观初就已是中书侍郎,只是后来因泄露禁中语,被贬出京,贞观中得以召回朝中,在东宫任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可后来又因得罪皇帝而被贬,
贞观末,得以再次回朝,再拜中书侍郎仍兼太子左庶子,可却又得罪长孙无忌,被其牵连进房遗爱谋反案中,再贬交趾。
当天,
皇帝传旨政事堂,召驩州刺史杜正伦回朝,再拜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仍兼太子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复爵位南阳县侯。
武怀玉在家听说长孙无忌被夺了三省职事,李绩也辞去了侍中之职,褚遂良又贬为晋州刺史,
“备马,去三原龙桥乡下。”
武怀玉当天就去三原乡下看望老父亲去了,长安纷纷扰扰,他懒得理会。
他是看着皇帝李承乾长大的,对承乾的性格算是十分清楚的,
长孙无忌越是贪权越是争,皇帝越会疏离他,相反武怀玉越是一副不争的姿态,皇帝反而会越信任倚重他。
其实到了武怀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