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今朝旧事(1/3)
街边的流民减少了,得益于袁总督严格的救灾程序,虽然说做不到十分的救灾物资有八分能送到灾民手里,但也能做到五成六成,论效率上说还是很不错的。救灾这种事情,损耗是会有,但那会多到那种五成六成七成的级别。灾民们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官老爷们的一念之差罢了,他们少贪点,就能有数百千的灾民活下来,熬过这个坏光景,获得继续活下去的机会。只是
朱玉阶是贫苦农民出身,家里为了供他来印京读书可以说是拼尽了全力,就盼望着他有个好出息了。当年在家时家里多穷,生活有多窘迫朱玉阶可是非常深刻的了解的。年少时母亲常常教导自己,有钱了也不可以忘记家乡里的穷乡亲们,父亲也经常说出人头地后一定不要瞧不起老百姓,一定要做个和海瑞爷一样的好官。得益于这样的教导,玉阶同志一直怀着一个非常淳朴的感情,对这些受苦的穷人们并无鄙视和瞧不起。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有什么好鄙夷的呢?互相帮扶罢。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现在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可以说是让玉阶同志非常满足,完全把这当成理想的生活方式了。工资不低,自己管饱的剩余还可以打回去一点钱救济家里,做的工作还是为穷人做主的事情,既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满足了人的精神追求。可是说实在的,玉阶同志还是有些担心。这样的日子能持续多久呢?一年?两年?三年五载?或许顶天也就五年吧,毕竟事务是要向前发展,他们也不可能一直只局限于印京一地,肯定是要走出去的。元宝小说
玉阶同志不害怕挑战,也不害怕斗争。他小时候就吃过苦,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什么样的艰难没尝过。为了天下人,哪怕当一回李闯王又如何?他一直坚信塔奇米同志的理论是绝对正确且先进的,是应当普及开来的先进理论,可以改变炎明现状的真理。只是,唯一让他比较担心的还是来自于家里。他要是去过居无定所的日子了,家里该怎么办?怎么跟家里交代呢?
家里的父母乡亲们都盼望着自己能有个好出息,当个官,等以后救济家里让穷乡亲们也过上好日子。那几天他写信给家里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时,爹娘在回信里别提有多高兴,别提有多开心了。他们都在回信里表示家里人都以他为荣,为他这个孩子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