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敢于担当(1/5)
八月下旬,跃州的节气虽然已经入秋,但秋老虎时不时的出来肆虐一下,让人感到很燥热,开口没说几句话,就会觉得口鼻干燥,所以,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多喝水,少说话。一过了中午,跃州鞋材中心市场外面解放街上的铺面都很冷清,每家铺面都是只有一个人坐在那里或是发呆,或是打着瞌睡,或是拿着个游戏机在玩着游戏。但在鞋材市场内的经营户却是忙得不可开交,此时,皮鞋的秋冬主打新款马上要上市了,各个鞋厂的老板一天都要跑市场里好几次,抓紧为下步的销售旺季下单备料,这些鞋老板们明白,自己无论如何要抓住这个机会,一分钟也不想怠慢,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万一迟了几天,被其他人抢在了前头,他们就很难拿到当年的订单了。这几年以来,市里那几家国营皮鞋厂已经慢慢不适应这种你追我赶抢业务的模式,销售形势渐渐黯淡,而个体的鞋厂却是蓬勃发展,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林日新此刻正在鞋材市场的管理办公室里,召集刚刚成立不久的圩江区鞋革协会几个会长开会,他们研究的是办成品鞋市场的话题。董少波从香港考察回来后,圩江区开足马力大力支持个体经济发展,在他的亲自推动下,林日新带领圩江区工商局又在个体经济登记上创新,在原来国家规定的现行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成分登记模式下,推出了“集体(股份)”这样的登记模式,这样,很多个体企业就纷纷就和原来“挂靠”的国营、集体企业脱钩,申报注册了这种完全独立自主经营的“集体(股份)”模式。政策的宽松,鞋材市场的配套,让宅前巷的鞋厂的老板们劲头十足,纷纷加大投资,扩大规模,而其他人看到办鞋厂有利可图,也争先恐后地办起了鞋厂,宅前巷从刚开始的十来家鞋厂,一下子增加到200多家,积聚到这里的外地工人达到20000来人,原来冷清的宅前巷一下子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很多房子都纷纷把铺面开了出来,什么餐饮店、理发店、录像厅开了满满的一条巷子,一间铺面的月租金都抵上机关干部两个月的工资。
如何进一步推动鞋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一直是林日新思考的问题,他办好了一个鞋材市场,推动了圩江鞋业产业的大发展,现在他又想再办一个辐射全国的成品鞋市场,从而真正把需将打造成一个名副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