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伏阙上书(3/4)
婆罗洲的造纸厂里购买纸张,拿着自己修改部分信息之后的标准教材直接开印。现代工业时代的可怕生产力,是大明世界的人所无法想象的。海德堡的印刷机轰轰隆隆的开动起来,其生产效率之高,足以让那些靠着抄写以及活字印刷的大明人吐血。至于笔墨纸砚,全部废弃不用。现代世界里小商品城,直接订购圆珠笔与海量的笔芯,外加成吨成吨的纸张。无论是在哪儿,李云泽都是从来不畏惧文官们的小动作,因为他背后有一整个工业世界作为靠山。只要黄金管够,大众化的商品想要多少有多少。至于废除笔墨纸砚,用简体字代替繁体字,用新教材取代传统启蒙什么的,必然会引起读书人的大规模反弹。因为这改变了他们所熟知的传统。读书人多保守,因为守旧会给他们带来可以预见的好处。而大规模的改变,会触动他们,让他们本能的反对。肉眼可见的,又是一场风潮即将开启。可还是那句话,有王炸底牌的李云泽,难道会害怕他们不成?来就来呗。玩文的,他一手兵权一手工业世界的产能。玩武的,无外乎就是鞑虏们的那套手法,谁不会似的。在鞑虏的屠刀面前,读书人连士绅一体纳粮都不敢反对,难不成他李云泽还没鞑虏做的好?心头什么都不怕的李云泽,此时正忙着给长子取名字。早在朱元章时期,这老头就给二十六个儿子各家都安排好了辈分表。燕王朱棣一系的辈分表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后面的没再排,估计是因为朱元章自己都不相信二十代之后,他们老朱家还能当天子。实际上用到了第十代天子,也就是由字辈的时候,大明就已经亡了。话说按照这个备份表,胡善祥的长子就是祁字辈。用张太后的话说“叫祁玉多好听。”听闻此言,李云泽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不行!”他毫不犹豫的直接拒绝“绝对不行。”众人皆惊讶,不过倒也没怎么多想,毕竟这事儿还是得他自己拿主意。“就叫朱祁镇。”没有过多的考虑,李云泽直接用了这个名字“我会亲自教导他,让他成才而不是去当战神。”历史上朱祁玉缺教,朱瞻基要负上一定的责任,可却不是主责。因为朱祁玉登基的时候才九岁,朱瞻基没办法教育太久。真正要负责的,是孙若微与张太后。是他们没能教育好留学生朱祁玉,让他成了千古笑柄不说,还一战葬送了大明的武勋集团,直接导致文武失衡文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