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双龙戏珠(3/4)
会儿总结道。
“真的喜欢,就不会觉得孤独,反而身边有不同心的人,虽看着不孤单,但内心是真的孤独。”沈丁说的是母亲和父亲。
“我喜欢啊,我的目标就是卖好花。”
陆奇林和沈丁都来了兴致。花灯的价格是固定的,售卖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制作的耗时与付出,不可估计。
“什么叫卖好花灯,花灯还能怎么卖?”
沈丁的外婆和母亲一年十五天,最多也就卖过十万块出头。可那背后多少个日夜的不眠不休,多少条道路的材料运送,多少平生活空间的占据,不可估量。
陈双龙抬起放在桌面的相机晃了晃,“新时代得有新时代的做法。”
“比如?”
沈丁和陆奇林还是不理解,再是新时代,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也只有十五天。
陈双龙的相机里有很多灯彩的图片,每一种花灯他都三百六十度地拍了好几张,甚至很多还有光影的变化。
这就是他的方法,他要把这些放到网络上去。
“为什么灯彩只在那十五天才能卖?”
陈双龙这一问,沈丁和陆奇林陷入思考。这问题他们没有想过。
“因为过年才需要花灯,花灯代表着祥瑞祝愿。”
“是啊,张灯结彩说的不就是元宵节的花灯吗。”
秦淮灯彩自东吴时期的元宵节的随风炜烨,起起落落各朝各代,在明朝时昌盛。据说朱元璋为了营造盛世图景,竭力提倡这一盛事,灯彩才从元宵节当日往后延续十日。
而现在为了更好地售卖灯彩,它在城南亮起的天数比十日更长。
可也仅是如此。
秦淮灯彩永远跟随元宵灯会。
“当然不是,比如家里的门户,客厅,可以挂灯笼啊,荷花灯啊,还有摆件,收藏的属相花灯。”
沈丁想起儿时躺在床上望去,天花板就是一个挨着一个的花灯,后来她去同学家里写作业,她才知道,别人家里的天花板平整宽阔。
“会有人家里挂这个?还做摆件?做收藏?”
“怎么没有?微型灯彩最适合做摆件,还有景区,剧场,甚至是古装剧组里的道具,这就是市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