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谁说大儒不爆粗?(2/3)
之意,那就是像茶叶陶瓷,还有丝绸这些民用的商品,还是能够销售海外的。”
略微思索片刻。
方孝孺随即便目光一亮:“不错!”
朱英又问道:“自从大明建国以来,虽然一直施行海禁政策,但有时候还是放松的,甚至朝廷有时候都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又为何?”
方孝孺叹气道:“没钱,百姓苦!”
是的,就是这两个字。
没钱!
乱世才刚刚结束,大明王朝才刚刚建立。
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
干什么事不要钱?
只靠土地赋税,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然而,朱英叹着气,随后就说出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其实,大明朝政短缺,不是土地的税收少,而是许多农田都被兼并了,落入了大地主手中,而这些土地,是没有纳税的。”
“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皇亲国戚,本来就是功勋旧臣,本来就是当官的,当官的能收当官的税吗?”
“现在国家太平,一切都好。”
“万一将来遇到战争,遇到天灾,国库将更加难以为继,那后果……唉。”
朱英重重的叹了口气。
这样的一番话,方孝孺听着耳朵里,却是胆战心惊。
他一言不发,沉默下来,仔细回味、思考着这一番。
“有道理,有远见!”
良久,方孝孺方才重重点头。
之前为了剿灭贼子,禁海那是迫不得已。
然而,国策一旦制定,朱元璋不可能自己站出来,推翻自己制定的国策,所以朱元璋也希望有人能明白他的意思,主动提出来,给他个台阶下。
然而,没人懂朱元璋!
或许有大臣知道朱元璋的意思,但他们也绝不会站出来。
为何?
因为只要朝廷继续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许多人就可以通过走私来谋取暴利。
而有能力大规模走私的,就是士绅豪强!
甚至不乏在朝为官之人!
突然间,院子中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咳哈哈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