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2/3)
更多辛劳,去获得别人收获的一半,甚至一半不到,那就是一生的痛苦。
你们还喜欢换着花样催更,什么寄刀片啦,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啦,什么有这回复读者评论的功夫,怎么不去多码两章啦,有一次,有个家伙还说我,你有时间在这科普辣么多字,你去码字多好?
我遇到过一路杠一路看的读者,也遇到过认同我三观,一路给我点赞的读者,当然也遇到过极少数气场不和的读者……
通过一本书,认识这么多有趣的灵魂,真的很治愈。
同时,写书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过年过节,不管身体是否康健,每天一醒来,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新。
不管多么热爱的工作,一年到头没有假期,都会有倦怠感,写大长篇,就是与倦怠感做斗争的过程。
记得前些年,我觉得多看看世界名画能长见识,就买回家一本画册,看了伦勃朗那幅《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晚上做梦,梦到我躺在中间睡觉,一群读者围着我。
“快点起来码字!隔壁作者都码了两章了!你还不着急吗?!”
“快点更新!我都等了好久!”
“你个懒虫啊!更新不给力啊!”
……
活生生吓醒。
醒来一看,又有一堆新鲜留言。
从前的人喜欢写诗,赴朋友的约,写“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半夜睡不着,起来写“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行路中途累瘫了不想走了,又来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不擅长这些文雅的事,也没有那种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怀。
我就是一个大俗人。
我写什么呢?
写家人的相处,写夫妻的爱憎,写朋友带来的感动,还有我心中积极做人的各种道理。
比起如兰的古人,我更像一颗泥沙滚滚、吃了扛饿的红薯,偶尔吃的人被噎了,会翻我白眼,要是没洗干净,吃到沙子,会迁怒我,但大部分人最终都会笑着跟我说——“多谢款待,今天的红薯很甜。”
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你们总是吃了今天的,还想把明天以及接下来很多天的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