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前因后果(上)(2/3)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便是滋生出自立为王的野心。
前段时间,山上还没有这么多人的时候,胡扶纪不止一次在深夜里向他们这些发小诉说衷肠,声称当时揭竿起义只是一时冲动,眼下却是令众人都背上了反贼的骂名。
闻言,胡扶纪也是脚步一滞,先是小心翼翼的瞧了瞧周遭,发现没有人注意之后,方才有些无奈的耸了耸肩,说道:那怎么办?
眼下的局势,早已不是他可掌控,他已是有些骑虎难下。
起事之初,追随在他左右的同伴们都是与他一同不满朝廷苛政的当地百姓,但久而久之,队伍中便出现了些许异类。
这浔州境内崇山峻岭,几乎每一座山中都有大大小小的山贼部落,这些人有的是人命在身,被官府通缉的亡命徒,有的是被官府压迫的活不下去,只得逃入深山老林之中的黑户。
随着自己在浪滩声势越来越大,各个山贼部落也是注意到了自己,随后这些人便是不约而同的前来投奔自己,口口声声要壮大义军。
但是胡扶纪心中十分清楚,这些杀人不眨眼的乱匪们找到自己的根本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招安。
所说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性命无虐,但若有可能,谁又不愿意做那出手阔绰的富家翁,谁愿意一辈子待在山中,与野兽搏斗。
但他们这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皆是有着人命在身,被官府通缉,如若没有特殊情况,几乎一辈子都摆脱不了此等命运。
但现如今,胡扶纪等瑶民的揭竿起义却是让这些亡命之徒看到了希望。
不同于他们的人命在身,胡扶纪等人的揭竿起义不但事出有因,而且其身份也颇为抢手。
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生活在浔州当地的瑶民起义不知发生了多少起,最初的时候朝廷也采取武力镇压,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朝廷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在浔州单独设立军阵,用以维系地方平稳,浔州的知州由当地人氏担任等办法。
但直到嘉靖年间,朝廷才终于意识到了解决叛乱的办法,彼时的大明君臣突然意识到,这些瑶民虽然声势浩大,但不同于那些动不动便自称为王的反贼,这些瑶民心中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更没有想着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