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居安思危(2/3)
十有八九这群叛贼们会仗着大藤峡的地理优势,与官兵对峙一段时间,最好能对官兵造成一定损伤,继而达到他们和谈的目的。
但见两广总督胡应台一脸坚决的模样,沈寿崇也没有大煞风景,默默将此等担忧隐于心间。
又与上首的总督大人商谈了片刻,探讨了一番明日进山招抚的具体章程之后,广东总兵沈寿崇及刘千户方才拱手告退。
望着二人逐渐远去及至消失不见的背影,案牍后的两广总督终是长叹了一口气,摇摇晃晃的自案牍后起身,行至营帐左侧墙边悬挂的舆图旁,脸上满是凝重。
浔州局势的混乱程度远超他的想象,甚至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浔州知州李达就死在他的眼前。
而杀害李达的黑袍杀手也是服毒自尽,当场暴毙,全然不给自己审问他们的机会。
虽然知晓这一切都与桂林城中的靖江王朱履佑脱不开干系,但朱履佑终究是世袭罔替的宗室亲王,世代坐镇广西,麾下势力错综复杂,就连朝廷也不敢轻举妄动,遑论他这位两广总督。
在朝廷没有具体旨意到来之前,纵然是他,也无权审问靖江王朱履佑,尽管广西巡抚王德尊在书信中已是向他坦白,靖江王便是隐藏在黑暗中的罪魁祸首。
与桂林城中的靖江王相比,眼下的当务之急毫无疑问是尽快解决浔州叛乱,将大藤峡中的瑶民尽快招安,免得掀起更大的叛乱。
毕竟,陕西民乱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
彼时陕西的民乱不过是一群不满上官压迫的寻常士卒,但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下,这些士卒竟是血洗了兰州城中的会宁王府,队伍不断壮大。
无独有偶,就连朝廷忙于围剿女真残余及这群乱兵的时候,又有一群盼着天下大乱的农民揭竿起义,为首的高迎祥更是自称为闯王,并且裹挟数万乱民围困延安府,风头一时无两。
如若不是朝廷提前将最为精锐的天雄军及关宁铁骑尽数派往陕西坐镇,又有三边总督孙传庭亲自指挥,怕是陕西这滩脏水还会更混。
饶是如此,朝廷也是先后委任了三位巡抚,又以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为钦差,巡按陕西,这才使得陕西民乱化险为夷。
如此先例摆在眼前,两广总督胡应台自是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